◎四川日报记者 魏冯
今年6月是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23日,省妇幼保健院专家做客健康四川12320直播间,聚焦“妊娠期、哺乳期、儿童用药安全知识和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技能”展开话题讨论。
过期药物碾碎丢弃,避免孩子误服
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管护师税丹拿出一组数据:2020年,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发布《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中国儿童药物中毒呈上升趋势,有81.4%因儿童自己误服导致,10.6%因家属喂错药,1.9%为医源性,4.1%为试图自杀。
税丹表示,儿童误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长用药后未安全归放药物、凭经验给药、在孩子们面前吃药引起模仿……”税丹建议,家长要将药物保存在最原始的防儿童包装中,并且锁好安全盖;定期清理药箱,过期的药物不要直接丢垃圾桶,要碾碎后再扔掉;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尽可能将家庭用药分门别类,不同药物应分开放置。一旦孩子误服,最佳处理原则是尽快急诊就诊,谨慎催吐,并尽可能携带误服药品的包装盒、剩余药品及说明书。
哺乳期严格掌握剂量和持续时间
直播现场,省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学科主管药师何梦婕教网友在妊娠期、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药。“妊娠期间,药物可影响母体内分泌、代谢等,间接影响胚胎、胎儿,也可通过胎盘屏障直接影响胎儿。最严重的药物毒性是影响胚胎分化和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和功能障碍。”
何梦婕建议,孕妈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用药时先应核实孕周,严格掌握剂量和持续时间。在早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治疗可等待则应待“致畸高度敏感期”过后才开始用药。避免用大剂量药物,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对于哺乳期的宝妈,何梦婕建议尽可能选择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品,避免选用含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能用外用药解决问题时,不选口服药;服药时间应该以哺乳后立刻服用为最佳,尽可能延迟下一次哺乳。“婴儿对药物的毒性反应与成人不同,如不能肯定婴儿身体变化是否与乳汁中药物有关,应暂停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