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陈杨
“很难想象,虽然他是一名地道的彝族干部,却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群众的事,不论大小,他都上心上手,是个好书记!”在色达县甲学镇,俄木尔体深得当地干部群众称赞,提起他,个个竖起大拇指。
记者在洛若镇,见到去年年底从甲学镇调任至该镇履新的俄木尔体,为了迅速掌握全镇基本情况,谋划好下一步该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连日来,他连续下村访“三老”干部、访牧民,爬雪山、到草原、进帐篷,皮肤晒得黝黑,声音显得有些嘶哑。“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家里很穷,深知农民的苦,因此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我毕生追求。”俄木尔体话语坚定。
支部强起来 致富有力量
前不久,成都市温江区派驻甲学镇甲柯村第一书记钟地奎向俄木尔体打来电话,甲学野猪养殖基地又一批野猪出栏了,预计村民每人可以分红1000至2000元,村民现在感恩奋进,致富的积极性非常踊跃。
过去的甲柯村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难点村,村民们头上都顶着一顶贫困的帽子,等靠要的思想十分突出。不仅是甲柯村,甲学镇全乡所辖9个村也存在该现象,是全县有名的“软乡”。
2016年1月,俄木尔体到甲学镇担任乡党委书记后,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实抓好。“村庄富不富,首看支部强不强。只有把支部建强了,村民们才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奔康的劲头才足。”俄木尔体说。
通过大量走村入户,他和村民们交心谈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六条标准”,13名年富力强、有干劲有冲劲的村干部走马上任,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村“两委”班子成员。2016年,甲学镇乡村干部除陋习、改恶习,顺利摘掉“软乡”帽子。
为进一步提高镇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俄木尔体进一步抓好全体党员的政治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制定好学习计划、学习制度,(紧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