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07月20日

当好“白玉粮仓”当家人

记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仁青康珠

◎甘孜日报记者 李娅妮

定步村“懒汉庄稼”摇变“致富花海”,扎马村“撂荒瘠地”生出“藜麦田田”,格沙村“庭院经济”放养“藏鸡鸡苗”……十村十景。在白玉县东北方向,全县人口第二大乡镇——赠科乡,良田映着笑脸,满是夏日光景。

从“重点班”刷到“后进班”

党委书记仁青康珠,穿梭在大棚、庭院、基地间,看看这儿的有机蔬菜、红皮土豆,观观那儿的高山雪菊、水磨糌粑。几位脱贫户直往他怀里塞蔬果,嘴上一个劲地夸:“我们赠科能有今天,多亏你这个当家人!”

虽说婉拒了乡亲们的盛情,可仁青康珠心里却跟抹了蜜似的。四年多前的一次谈话,仿佛又萦绕于耳畔。那是2016年冬,县委组织部长找仁青康珠谈话,要他担任赠科乡党委书记。

“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心头一百个不愿意!”提及当年人事变动,仁青康珠坦言,“我那时任河坡镇‘一把手’,离县城近不说,经济基础又好,乡里乡亲富足。突然让我远调赠科乡,这不就跟从‘重点班’刷到‘后进班’一样嘛!”

可组织部长一番话改变了仁青康珠的想法。“我至今清楚记得部长所言:‘好班长带后进班,过百招才够劲’。赠科乡脱贫攻坚输在了起跑线上,相信你一定能扭转局面,在这条赛道上赶超回来。”

是年12月26日上任,仁青康珠好几夜没合眼,心里七上八下。当年的赠科乡和“明星镇”河坡镇相较自是云泥,甚至在全县都是远近闻名的落后垫底乡,一言以蔽之:积弱积困、贫苦交加。

村多户多人口多、地偏路烂距县远、赤贫面广程度深。仁青康珠回忆说,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乡”无疑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全乡没个合作社,更没个集体经济。不仅经济举步维艰,老百姓人心涣散、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家多种‘懒庄稼’;更夸张的是,外出乞讨的恶习积弊已久,最严重的定步村有50多户家庭成员流浪在外。”

“三个目标”开新局

“为民要先知民,民事要如家事。”仁青康珠上任之初,给自己定下三个目标:一是带领全乡农牧民群众如期摘帽脱贫增收;二是打造一支年轻化高质素的村支两委队伍;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层党务为民谋福机制。

这年藏历新年前,仁青康珠忙着召集老村干、老前辈开恳谈会、听民情,并在一次次走村入户的调研中“摸家底”:全乡耕地面积2.7万余亩,平均海拔约3200米,16个行政村中有9个贫困村,919户4313名常驻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38户1604人、低保户则有193户767人,(紧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