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冯
又到暑假,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安排各类辅导班,唯恐孩子落后。这类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有专门的指代词——“鸡娃”。如今,“鸡娃”教育带来群体焦虑,已成为一种现象。
从心理角度看,家长应如何放下焦虑,拉近亲子关系?近日,笔者专访了3位医卫业内人士。
群体焦虑较突出:九成以上案例,是“鸡娃”问题导致的
记者:家长们的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近年来什么问题比较突出?
贺晓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最常见的是焦虑情绪,焦虑程度跟孩子学业压力呈正相关,孩子青春期时亲子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问题尤为突出。
高正惠(成都静修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比较突出的是“鸡娃”教育带来的群体焦虑。找我咨询的案例中,学习动力不强、专注力差、厌学、休学、抑郁、自残甚至自杀,对抗父母、仇视父母、甚至与父母拳脚相向的孩子,九成以上是“鸡娃”问题导致的。有的家庭和孩子互动,就是以成绩为前提,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学习的工具,家长却浑然不知。
记者:家长过度焦虑,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贺晓春:部分孩子可能会因过大的压力产生焦虑,陷入孩子成绩越学不好、家长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严重情况下,个别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出现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甚至发生辍学、自杀等。
高正惠:部分孩子可能会带着童年创伤走入社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有一位40多岁的女士就向我反馈,人到中年了,她还一直会做关于考试的噩梦。
提升自我情绪觉察:不要极端功利,勿把孩子当“背锅侠”
记者:家长跟孩子相处时,要注意什么细节?
高正惠:部分孩子充当家长自己人生不如意时负面情绪的“受气包”和“背锅侠”,这类家长常用语言类似“要不是为了你,我们不至于这么拼”“你是我唯一的期待了,就不能好好的争点气吗”……对孩子各种责备、谩骂,甚至动手,冷静后又内疚、自责、为避免这类情况,家长可提升自我情绪觉察,当觉得压力很大、身心疲惫时,及时调整自身状态,避免情绪爆发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要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帮助自己在负面情绪来临时自行消化缓解;建立终身学习认知,提升自己应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的能力,从容面对生活。
贺晓春: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部分家长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释放,可能责骂孩子来减压,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有研究显示,孩子出现厌学拒学、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与家长过度焦虑的情绪有极大相关性。
拉近亲子关系:家长要留出“专属时间”“特殊时刻”
记者:有的家长工作忙,孩子跟自己比较疏远。如何拉近亲子关系?
梁开如(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医师):可以通过倾听孩子心声、关注孩子情绪、陪伴孩子游戏、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拉近亲子关系。
高正惠:家长要陪伴孩子成长,靠的不是天天陪伴,而是科学陪伴和有效陪伴。把握好以下3个原则,可有效拉近亲子关系:1、专属时间:只要是和孩子互动,就全身心地投入,哪怕只有10分钟,那都是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专属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爱与重视。2、特殊时刻:孩子成长的特殊时刻家长一定要参与,比如生日、家长会、学校开放日、校活动日、孩子比赛日、演讲日等,对于孩子来讲特别看重的时刻,家长的投入会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爱与幸福感,亲子关系将会与日俱增。3、关注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家长更多去关注孩子为此付出的过程,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满满的接纳和支持,既有利于亲子关系增进,同时还会促进孩子更有力量去做得更好。
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