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08月18日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述评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志愿者为社区内的老人理发。新华社 发

◎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李铮 高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神州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代中国人崇敬、追随。

2018年9月28日,在东北三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他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并强调,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一心一意跟党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陈列着雷锋生前在部队开过的13号汽车。驾驶位上,端坐着雷锋的塑像,手中捧着一本《毛泽东选集》。

雷锋纪念馆馆长任广友介绍:“雷锋生前经常在车中学习《毛泽东选集》,他将《毛泽东选集》比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还在日记中写道: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生前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正因为拥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把平凡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所有。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赞誉。一次雷锋在沈阳站换车,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一位丢了车票和钱的中年妇女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这位妇女含着眼泪问:“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22年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真正做到了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也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结合的产物。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指引人们把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激励人们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从一个名字到中国人的道德标识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迅速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形象,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成长。

目前,仅辽宁省就有7个雷锋主题纪念场馆,有一大批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车间班组、公交车、公共服务窗口等,有各级各类学雷锋标兵2000多人、注册志愿者641万人。

“雷锋”,早已从一个典型人物衍生为一种社会文化;从一个年轻战士的名字,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在雷锋精神感召下,新的时代楷模不断涌现。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南社区年过80的靳国芳被称为“雷锋奶奶”。1992年退休后,靳国芳志愿为社区居民服务28年,从照顾困难家庭、调解邻里纠纷、为小区加装天然气管道、协调规划停车位,到成立政策法律宣传、环境卫生、空巢老人帮扶等11支服务队,靳国芳“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成为石家庄响亮的城市品牌。

雷锋当年是从鞍钢入伍的。1977年1月,又有一位鞍钢青年入伍,他叫郭明义。2010年以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成为当地学雷锋活动的新载体。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在全国有分队1000多支,成员200多万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