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东大街小学 熊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阅读,发展学生语言,陶冶学生情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构建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孩子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孩子快乐阅读,阅读快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需要融合新课标要求,积极转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读书有趣味,润物细无声,愿阅读这位好伙伴长长久久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人生四季,走过金色的年华。
一、说文解字——“语文”
语文两个字拆开讲,包括“语”和“文”,“语”是指语言,“文”指文章。换句话说,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统称。
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大概念“语文能力”或者说“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想学好语文,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指通过眼睛识别、获取语言文字信息,对文章的内容加以理解、分析与鉴赏,增强自我表达能力、修养的同时,陶冶自身的情操。小学时期是人生教育启蒙的关键阶段,学生犹如一株刚崭露头角的幼苗,渴望被知识甘露滋润,希望在知识的养分里茁壮成长。而甘露的来源,不仅是通过语文课堂知识的传授获取,更是借助课内外的时间渗透阅读来采集而成。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让小学生会读书、能认字,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人生观以及个人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小学阅读教育应该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引导小学生珍惜学习的宝贵时光,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充分利用小学的学习生涯多读点书,抓住书中的精髓,以便将阅读获取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三、小学低段阅读教学——贵在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从小具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年级学生属于小学低段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喜欢接受各种知识。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新的语文教材比较注重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不是阅读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下,家长和学校要积极配合教学要求,培养小学生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注重精读,对某篇文章的学习习惯讲重点,虽然这对提高学习成绩很有用,但这并不是阅读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了阅读教学方法,对一些默读、跳读、扫读、引读、浏览、单元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面关注得较少,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只会考试,阅读速度很慢,也不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改版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读书的规律,培养他们主动积累、积极实践的能力,最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阅读兴趣是驱动一个人认识、探究知识的途径,是激活人们内在求知的关键动力。当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在阅读中不断地博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其受益终生。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阅读和表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小学生在该时期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鼓励学生要勇敢开口,积极表达,做一个自信的小学生。
三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将课外的内容融入到小学教材体系,加強课内外内容的沟通。没有宽阔的阅读面,很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延伸,鼓励并提倡学生要做到“海量阅读”,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或是只读和考试、写作有关的书。只有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四是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最新的统编语文教材更加强调语文综合素质的养成,强化语文朗读的教学要求,大量增加了《读读童谣和儿歌》《我爱阅读》《日积月累》《古诗词诵读》等适合朗读的教学版块和内容。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工具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他们读好长句子、对话、感叹句等语气。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要充分理解新教材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采取老师伴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一起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样可以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文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小学中段阅读教学——力求实现有效性阅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第一印象即为外观十分新颖,内容中的字体和画面也都十分精致,符合小学生的思想与认知。另外,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很多联系日常生活的内容,不仅能够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教育小朋友该怎样做人,进一步实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加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通常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针对于小学生的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能够呈现出有趣的图画和视频,利用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小学生直观且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使小朋友能够快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多媒体有着集图片、文字、声音与视频等功能为一体的特点,可以全面调动小学生视觉与听觉等多个感官,让小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成为主动阅读。
二是加强对话提升孩子们的阅读感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与体会,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以此来获得启迪,同时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开展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是拓展延伸科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引导小朋友多角度的进行阅读,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在加强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多年来我用这样几个持续性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充实与愉悦。
1.漂流书籍。我们班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校园科普书屋,收集各类读物三百多册。每一本书籍左上角编上书号和班级,量身制定了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和借还登记册,选出两名小小班级图书管理员,每人每个星期五漂一本书阅读,第二个周五还换图书,并进行新一轮的漂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可以在此次活动中阅读至少10本课外书籍。让书籍在孩子们手中循环漂流起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科学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可以将课内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小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高效的阅读方式,以便更好的进行阅读。
2.好书分享。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在“告家长一封信”的背面推荐适合当前年级段孩子阅读的经典书目,这些书籍孩子们利用假期进行阅读,边读边写出读书笔记。新学期开学,让孩子们毛遂自荐分享一本好书。形式可以是师生共读里面的章节,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根据书籍信息画一幅画。
3.班级故事会。每周五利用班队会活动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每周大概4-5个孩子报名,让孩子们选择一个故事,先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练习、准备,班会课的时候自信满满地站到讲台上汇报展示。
几年来,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着。每次开展活动,孩子们都会有所期待。期待是喜欢,期待是美好,期待是愉悦。因为期待,老师才更有动力前进,动力会让活动持续。持续性的阅读活动,希望能够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给孩子们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构建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以往传统阅读教学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阅读课堂教学也流于形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需要融合新课标要求,积极转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
我觉得不论是一位语文老师,还是一项实践,能让孩子爱上读书,爱上阅读,这就为他们抹上了最绚烂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