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蓉
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大渡河畔英雄多,幸福生活乐呵呵。出生在大渡河畔、红色泸定的我,从小就在飞夺泸定桥的传奇里成长,在22勇士的英勇无畏中坚强,在十三根铁链托起通往共和国之路的骄傲里生活。一个红色名城的儿女,亲眼目睹着这些年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又怎会不心潮澎湃,激动难耐。抚今追昔,红色泸定那座风雨沧桑的铁索桥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我们常常感叹——儿时的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今天这么幸福的日子。
铁索桥边,秋风徐缓,蕙香扑鼻,岁月多情。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静静开放。遥想小时候的家里,兄弟姐妹五人,生活十分拮据,加之家中成份不好,日子更是比普通人家多上一份艰难。儿时的我们很喜欢吃肥肉,说起回锅肉总会在心里美上个半晌,口水情不自禁的流下。吃饭更是不喜欢吃粗粮,每逢家里晚饭吃玉米馍馍,都皱着眉头,一副不开心的模样。那时候的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在新年里就能吃上肥肉,解解嘴馋,满足吃回锅肉的期待。还记得那时候买肉都是凭票供应。快到腊月三十的时候,大家都排着长长的队,顽皮的我们在大人们的焦急期待中,穿来跑去,惹得一阵的叫骂。那时,人们心中都祈祷着自己好运,能够买到二指厚的膘肥肉。因为那个年代用来炒菜的油很缺,所以很多人都要买肥肉炼油炒菜。大家抢着要买肥肉,更怕别人把肥肉买完了。我们小时候觉得最香的就是肥肉了,看到大人们兴高采烈地提着一块肥肉,我们也非常高兴。要是父母骂咧咧地回家,就知道一准是运气不好,摊上了没有油水的瘦肉和排骨,我们也只有小心翼翼地躲远一点,生恐触了霉头,成为大人们的出气筒。墩子肉是宴席上最好的菜了,也是大家评判那家人宴席水准的唯一标准,只有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才能吃到。记得我幺舅结婚那年,我才六、七岁,中午吃金裹银面饭(大米少、玉米面多、难以下咽的那种)和墩子肉,那红白相间、油晃晃的猪肉墩子,用筷子挑起来,忽闪忽闪地轻轻颤颤,看看就让人止不住流口水,吃进嘴里更是满口流油,香得心里乐悠悠的,那滋味令我至今难忘。记得我二哥因为不知饱足,抢着吃了很多,结果消化不良,萎缩了几天,也让我们大家一阵好笑,至今还成为笑谈。上个世纪70年代,只有居民户口的人家每人每月才供应几张肉票,大概1斤左右。精打细算的父母们哪里舍得吃,只得在每逢重大节庆时,千方百计托熟人走后门割两斤肥肉炼成化油,存在瓷罐里,每次炒菜时用勺子挖出一点放在锅里炒菜。有一次我到亲戚家串门,正好亲戚托人割了1斤肥肉膘,在锅里炼油,她捞出炼油后的油渣加上白菜包上包子,那个香啊,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每逢周末,我们去泸定菜市场,早早就计划好了买二刀瘦肉、三刀排骨的,都是那些年大家嫌弃的部分,过去抢不到手的肥肉早已无人问津。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经历了——过去抢买肥肉,后来专吃瘦肉,然后只啃骨头,现在已不吃肉的富足生活。如今我们的餐桌上菜品琳琅满目,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追求吃得健康,大鱼大肉已经悄然远离了我们的餐桌。我们不仅要吃,还要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时鲜野菜成了稀罕物,那时喂猪的红苕尖、灰灰菜、萝卜茵茵等蔬菜成了绿色食品。恍惚一夜间,玉米苞、水粑子馍馍、玉米馍馍都成了大家喜欢的佳肴。走在大街上,随眼一望,都是油光水滑、身宽体胖的富态人们。“胖子”在今天居然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人们都在为减肥绞尽脑汁,都在为害怕肥胖而管住自己的嘴,这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初期是不可想象的。
大渡河岸,白草红叶;暗香轻采,时光蹉跎。头上飘过的是二郎山云雾,脚下翻滚的是大渡河白浪。过年,永远是儿时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过年不但能吃上平日吃不上的肥肉,还能穿上崭新的新衣服。那时的新衣服,在孩子们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十分金贵稀罕。作为红色泸定一般老百姓人家的孩子,我们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腊月三十,吃饱喝足的我们,抿着油晃晃的小嘴巴,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兴奋得一晚无法入睡。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幻想着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情形,偷偷地提前将衣服穿在身上,和衣而睡。大年初一,正睡得朦朦胧胧、迷迷糊糊的,就被大人叫醒,高高兴兴地去拜年。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缝纫机,母亲晚上经常嗡嗡的打衣服,就为过年给我们准备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孩子们的衣料颜色仿佛都是一个色——土布蓝,精细一点的可能多一点点缀,都会让我们在同伴中间炫耀、骄傲。还记得在1984年我上初中时,穿上了三哥的一件军绿色上衣,布料是的确良的,在当时十分时尚,令同学们羡慕不已。得意洋洋地在上衣的兜上插上一支钢笔,自己觉得很洋气,常常舍不得脱下来换洗。
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已经进入90年代,年青的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流行穿着牛仔服。还记得已经工作的三哥满头卷发,一条大喇叭裤,买了一台收录机,放着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哼起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时的那份洒脱和洋洋自得。当我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牛仔裤站在讲台上,在当时泸定的小学里,还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以至于当时的老校长找我谈话,要我注意形象,不能穿牛仔裤上课,我只好上课下课都穿一身运动服。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穿着五颜六色,款式新颖漂亮,让人目不暇接。已经“奔五”的我们紧紧扭住青春的尾巴,每天工作之余,就在淘宝、天猫、聚划算上疯狂购物,仿佛要把当年没有尽兴穿着打扮的时光追回来一般。从前过年才穿一身新衣服,而且满大街的“土布蓝”“军布绿”,到今天随时拥有几身名牌裙装,奇装异服显示出个性张扬的年青一代,红色名城普通老百姓服饰穿着的变化,悄然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
风吹叶红,恍然飘落;铁索桥下,行云流水。我们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当年,每到下午做饭时,每家每户的烟囱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在夕阳的照射下,散发出别样的宁静、恬淡。从出生到十六岁,我一直都住在老家的土瓦房,全家三代九口人挤住在六十平米的老房子内。烧的是柴草,每次生活做饭,都是一屋子油烟。正所谓:黑厨房,土灶台,一日三餐不离柴。房顶上全是用小火瓦铺盖,夜里时常听到野猫在房顶上乱窜。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虽然用塑料桶或脸盆接水,但雨水滴答、滴答的声响简直让人彻夜难眠。而儿时顽皮的我们不知道父母的忧心,每逢落雨的时候,望着水帘洞般的房屋还快乐地大呼小叫,不亦乐乎,而今想起,更让人心酸且黯然神伤……
步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神州大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鳞次栉比、接踵而起的一幢幢高楼大厦,让无数人家过上了当年做梦都难以想象的小康生活。一个个电梯小区里,每一户家庭都装修得富丽堂皇,冰箱、抽油烟机、宽带电视、智能家居,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卫生间在家里、洗澡间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淋浴、在家方便;不论春夏秋冬,再也不用半夜起床接雨水了。有娇气的人家为了抵御酷暑和寒冷,在房间里还装上了空调,确保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大渡河水,激情澎湃;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们禁不住放声歌唱。改革开放以前,二郎山脚下的红色名城依然是十分落后。国道318线穿城而过,伸延向远方。那时的人们出行都主要靠步行为主,沿着当年的茶马古道走亲访友、购物交易。记忆中,还记得爷爷有一次到岚安亲戚家去吃宴席,因为亲戚盛情挽留,一去就住了五天。那时没有电话手机,更谈不上QQ、微信等通讯平台,让家人们不知情况而牵挂不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的交通工具渐渐开始以自行车为主,那时候“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全家能买上一辆自行车骑上,全家老少都是满脸的骄傲。那年,我家三哥参加工作后,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左邻右舍的伙伴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不经意间,红色泸定也偷偷地发生着变化——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夜之间铺到了家门,通村公路四通八达。自行车被扔到了一边,摩托车、电动车渐渐普及,脚蹬变成了自动,节奏开始加快。步入新世代的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小车,周末兜风、旅游,带上老婆孩子,即刻就能出发,好不自在。由于雅康高速公路的通车,缩短了泸定到省城成都的距离,过去开车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达到,而现在仅用三个半小时就能顺利到达,这其中少了许多旅途颠簸和劳累。在儿时,我们小伙伴们一起游玩,吹牛聊天,可是没有一位同伴敢口出狂言称自己要购买私家车,连想都不敢想!而现在,春暖花开时节,兄弟姐妹相邀一起,各自驾车结队去杵柅赏花休憩,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向诗与远方,成为了我们很多小康人家的假日选择。一到节假日,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泸定的游人渐渐增多,最明显的就是以往不太值钱的农副产品、果木蔬菜都被游客们争先恐后的抢着购买,高原特有的绿色已经成为红色泸定的另一个旅游亮点。
铁索桥寒,山河依旧;长征故地,气正根深。英雄的红军,曾经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熊熊火光。1950年到2021年,71年来甘孜州的沧桑巨变——点点滴滴都见证了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祖国博大的胸怀,护佑我们炎黄子孙,茁壮成长。在踏入小学那天,我们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百年前的中国,也曾因虚弱而遭受侵略。当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瑟瑟发抖,依旧是我们的民族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红军桥上,那场硝烟弥漫的冲锋,用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正因为有那么多人,深爱着这片土地,建设着这片土地,才一点点挺直了中国脊梁,强大了中国力量,让这个古老的国家在历尽苦难之后,又一次屹立世界之巅,让全世界瞩目。今天的中国,繁盛强大,我们的经济、军事、科技……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小觑,不敢无端欺侮。我们为此庆幸和自豪。今天,我们更加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热爱我们的中国。我们比谁都知道,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祖国的坚实有力。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安宁的家?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伫立在铁索桥上,风起云涌。红色名城的传奇,合着信仰的力量生生不息。守望着大渡河畔的幸福,当这首歌曲熟悉的旋律,再次从心底深处,轻轻流淌而出时,我已止不住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