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12月31日

多康诗魂

◎刘安全

史诗中的地理

史诗中的地理位置叙述特别多,几乎在每段唱词前面都有自然环境介绍。对整个地球的认识,不像我们今天把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而是按照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又以须弥山为中心,即东胜神洲在须弥山之东,北俱卢洲在须弥山之北。

史诗虽然对整个地球的认识不够清楚,但对整个涉藏地区的认识是一清二楚的。史诗清清楚楚地把整个涉藏地区分为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如(也有称四翼); 下部多康六岗(有称四水六岗),《格萨尔王传》史诗中记载的白岭国的具体位置就在下部“多康六岗”。史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莲花生大师想着,大睁双眼,向涉藏地区上、中、下三个地方望去,上面的阿里地方,普让为雪山所围绕,古格为岩石所围绕,芒域为冰川所围绕,这是所谓的阿里三围。中间的卫藏四翼是玉翼、卫翼、耶翼和元翼。下面的‘多康六岗’是玛扎岗、崩波岗、擦瓦岗、色莫岗、米娘岗、玛康岗。此处还有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四江河,四个农业区和四座大城,四个秘密带。他看了又看,竟没有看到具备神子推巴噶瓦(格萨尔王)降生的地方。莲花生大师叹了口气,闭上眼睛,怎么办呢?他静静地想着,一定要为神子找到一块吉祥如意的地方,他又睁开眼睛,从上到下细细地察看起来,突然发现,在‘多康六岗’的中心,有一个叫‘岭’的地方,上岭八大色巴部落,中岭文布六部落,下岭穆姜四部落,在中岭和下岭的交界处,有一个十善俱全,权势兴盛的部落,这正是幸福的太阳自己升起的地方。”

“多康六岗”不只是史诗里有记载,在今天仍然有这样的说法。史诗在地理位置上除了对岭地的划分无比清楚外,还对岭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流露出无限的热爱。

史诗中的民俗

史诗中记载的民俗,至今仍在多康地流行。从衣、食、住、行乃至婚姻家庭、节日礼俗、丧葬、谚语、禁忌以及宗教文化,都与多康习俗紧密相连,因内容太多,这里单举岭国的煨桑一例。在史诗的《公祭篇》中,格萨尔王率领岭国军民举行了一次浩大的祭祀天地活动——煨桑,其目的是通过煨桑,望感动天地,以求护佑。就煨桑这种习俗,在当时可能是很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笔者在考察史诗中主要大将邓玛的古城堡(东沟六山城)时,发现该城堡对面山腰有一块煨桑石,可能为邓玛出战时煨桑之用。可见,当时煨桑是很流行的,也是在大的仪式中不可缺的例行程序。这种煨桑仪式在多康地区,乃至整个涉藏地区,直至今天都还在沿用这种煨桑习俗。

其实,史诗中还包括有医药、化学、文献经典等,几乎包括了藏文化的大小五明学。有格学专家说过,按照藏族文化的传统分类法,所谓的“大五明”和“小五明”都不包括《格萨尔王传》这样的史诗。但笔者却认为,《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引用了整个藏文化的大小五明学。

《格萨尔王传》史诗奠定了文化基础

佛教文化正式传入西藏,一种说法是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位时期。另一种传说,认为佛教在松赞干布的前五代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就开始传入西藏。当时,从天上降下一个宝箧,内盛佛像、经书、金塔等物。

《清史》上说,是有人从印度带来的东西,这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当时的西藏四邻早都是佛教流行区,从这些地区传入一些佛教用品是可能的,所以,东西虽然被留下来了,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宁波桑哇”,意为秘宝,但毕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直到吐蕃王朝时,佛教才从内地和尼泊尔、印度正式传入西藏。松赞干布先娶尼泊尔国王盎输伐摩(旧译光胄)的女儿尺尊为妃, 又东与唐王朝通好,并娶文成公主为妃。盎输伐摩是笃信佛教的,唐太宗也是支持佛教的,当时这两个国家的佛教都鼎盛一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亦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两人都带了一些佛教经籍、法器等去西藏,文成公主带去的觉阿佛佛像(传为佛在世十二岁身量的造像),至今仍供在拉萨大昭寺内。在两位公主的倡导下,有一些汉地、印度、尼泊尔僧人进入西藏传法,并开始翻译佛经。由于周围的影响,松赞干布对佛教也渐有兴趣,但松赞干布对佛教发生好感并加以重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的原因。

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民族英雄,他继承父亲朗日松赞的事业,“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岭国羊同及诸羌并宾服之”。他不仅在军事上很有才干,利用武力征服兼并了邻近部落,统一了西藏,而且在内政、外交方面也很有建树。由他领导确立了吐蕃的奴隶制度,制定了体现奴隶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