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文
“塔公”是个美好的地名,藏语的意思为“菩萨喜欢的地方”。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个大湖泊,观世音菩萨为了选择一处佛法永驻的吉祥宝地,从天上向湖里撒了七粒土,使湖水渐渐退去,湖泊变成了一片草地。塔公位于康定北部,是甘孜州南部到北部的必经之地。与北方的大草原相比,塔公草原算不上广袤辽阔,但它的美丽和独特却是世所少见的。几片草原被绵延起伏的山冈环绕着,如镶嵌于高原的几块巨大翡翠。夏秋时节,如茵的草地上点缀着各色鲜花,散布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和牦牛,犹如一幅仙女织就的彩缎。远处的山岗上,黛绿的松林、粉红的经幡和青黄的草坡镶拼的色块,耀目而诱人。山麓和河湾,寺庙的金顶、高耸的塔林、错落的藏寨、挺拔的白杨和密布的田畦,共同构成了一幅人、神和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图画。
塔公的驰名于世,是因为有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大寺——塔公寺。
塔公寺初建于公元七世纪,传说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途经此地时,陪嫁物里的佛像突然变得山一般沉重,致使送亲队伍不得前进。文臣武将及家族亲眷们慌忙下马就地焚香叩拜,这时佛像突然发话了,说此处为祥瑞宝地,愿意留在这个地方。因为佛像是重要的陪嫁物,文成公主只好命人另塑一尊模拟像留在此地。后来,松赞干布发布政令,特地修建了108座寺门面向汉地的寺院,塔公寺就是这些寺庙中最后圆满的第108座。相传塔公寺建成后的若干年,有一位印度高僧来为寺庙重新举行了加持开光法会,当时天空金光闪闪,诸菩萨当空现身,天空中还传来“塔公、塔公”的赞叹声,从此塔公就成了寺院之名。文成公主陪嫁的佛像带到西藏后被供奉在大昭寺,塔公寺因为供奉着文成公主令人重塑的模拟像,就有了小昭寺的美誉,同时也有了佛祖身在大昭寺心在塔公寺的说法。据史载,文成公主当年经青海进入西藏,与这里有千里之遥,但在塔公乃至康巴其它地方,都有文成公主路过的传说,这虽都是些穿凿附会,却表达了藏民族对文成公主的崇敬。
塔公寺由大雄宝殿、觉卧佛殿、祖师殿、护法殿、千手观音圣殿、莲师殿及塔林、转经廊和僧舍组成,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主体建筑均为汉藏结合风格,上部是汉式歇山屋顶,人字支撑架,覆盖灰瓦,四角飞翘。下部为藏式石砌墙体,大柱密挤,门窗镂花,梁枋敷彩。寺内唐卡、壁画、彩绘随处可见,神佛塑像宏大气派。大雄宝殿供有佛祖释迦牟尼和萨迦祖师萨软·贡嘎宁波塑像,一旁的护法殿内供有气氛森严的护法神像,觉卧殿内供有镶满金银珠宝的觉卧佛像,观世音殿里供有高达9米的观世音铜像。寺内佛教文物极为丰富,有迦叶古佛的佛牙舍利、元代帝师巴思巴赠给寺庙的流金铜佛、11世纪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用过的法铃、印度高僧哄钦嘎然的手杖等等。
在寺庙大殿旁侧,有108座藏式佛教塔组成的塔林。其中有东方白塔、南方黄塔、西方红塔、北方绿塔最为瞩目。众多佛塔高低错落,成阵成排,每一座都代表一位坐化的高僧。塔林旁有长长的转经廊,廊下排列着黄色的转经简,一年四季,都有当地群众顺时针沿长廊转动经简。他们相信,绕寺庙转经能成就今生和来世的功德,相当于念了十三亿遍《六字真言》和《莲花生心咒》,如果以塔公寺为中心,绕四周神山转经,功德会倍增。寺庙的北端,数百米以外的山麓矗立着宏伟的佛堂大殿。大殿外墙棕红,大柱耸立,檐角高翘,其内供奉着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和俄尔钦塑像,四壁绘有护法神像。大殿顶部有一座为纪念班禅大师而建的佛塔,纯金打造,造型精美,气势宏大,色彩富贵。仰角望去,金塔在蓝天的背景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塔公草原景色优美,宗教文化浓厚,是僧俗两界共同向往的地方。仅20世纪以来,就有十世班禅、十六世噶玛巴、丁果钦哲仁波切、萨迦派法王等高僧到这里举行过法事活动。当地民众更是以来塔公朝圣为奉事,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四月初一至初十、四月十一至十五、六月初一至十四、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寺庙定期举行法会其间,信众们都会从各地赶来这里焚香叩拜、诵经祈愿。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初,方园百里的群众都会云集塔公草原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耍坎子”活动,届时寺庙就成了万众拥簇的中心,广阔的草原就变成了欢腾的海洋,帐篷星罗棋布,歌舞如潮,藏戏连台,骑手勇跃竞技,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以各种形式宣泄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