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富
古人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新年第一天早晨,旧时民间有元旦开笔的习俗,文人们在红笺上写几句吉利的词语,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图的是新年吉祥,事事如意,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美好的希望。满人入关后,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元旦开笔这一习俗开始传入宫内。
现存最早的就是雍正元年的元旦开笔,所以有人推测此俗始于雍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于北郊畅春园,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元年元旦,新皇帝新年第一天早晨,雍正挥毫写下了 “春绍介祉,开笔大吉”和“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吉”的吉语。从此元旦开笔便成为清宫定制。
到了乾隆皇帝时,形成了一套十分严格、程序复杂的元旦开笔仪典。时间上必须在元旦子时;地点在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下,窗前摆放紫檀长案,所以也称“明窗开笔”;案上陈设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杯中斟满屠苏酒。金瓯永固杯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元旦开笔时的专用酒杯;案上置朱漆雕云龙盘,内盛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皇帝亲燃“玉烛长调”烛台蜡烛,将万年青笔管在炉上微熏,笔端曰“万年青”、笔管镌“万年枝”;此时,太监已经将墨研好,皇帝先用朱笔在黄纸的中行书写,然后再用墨笔书写左右行。内容多是祈求国泰民安、社稷永固的吉语,写好后,皇帝将金瓯永固杯中的屠苏酒一饮而尽;太监们将皇帝写的吉语放在专用的黄匣内封存,不许任何人拆看,下年开笔所写仍放入该匣内,年年如此。至此,开笔仪式算是举行完了,太监们将这些物件清理好存放起来,以备来年再用。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50岁的乾隆已做了25年的皇帝,日臻成熟,得心应手。他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之乱,剪除达瓦齐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完成了康熙、雍正帝未竟的事业,他晚年引以为豪的“十全武功”已进行近半。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志满意得,沾沾自喜,未免有些飘飘然。这一年元旦,他先用朱笔在一张黄纸的中行写道:“二十五年元旦,天下太平,万民安泰”;然后用墨笔在右、左行分别写道:“和气致祥,丰年为瑞”“武成功定,修养生息”。从中流露出乾隆大功告成、骄傲自满的心情。乾隆在之后3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元旦开笔写的最多的吉语就是:“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语言,少了一些进取之心。乾隆因喜欢写诗,举行完开笔仪式后还有诗作,如乾隆六十年开笔诗曰:“乙亥轮周逮乙卯,三章例用咏元辰。共成百以廿为什,不觉八开六至身。忆昨居诸犹惕息,即令尊养敢怡神。后兹岁月听而已,那复劳劳计几旬。”因为这一年,他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就像他在昨天的《除夕》诗中所云:“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流露出退出皇位、颐养天年的情绪。
之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朝,元旦开笔之俗得以坚持和弘扬。到了晚晴时期,元旦开笔已流于形式,大多是由大臣代拟,皇帝誊抄一遍,失去了其独立思考、励志、祈福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