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讯 近日,记者从稻城县档案馆获悉,作为全州县(市)层面唯一的全省“十四五”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稻城县档案馆已完成4395脱贫攻坚县乡村户四级档案和5000余盒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馆藏数字化率达30%。
“数字档案馆是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升级版。档案工作是否现代化,其显著标志就是看是否建成数字档案馆。”稻城县档案馆馆长陈建贵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档案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的速度与能力。
稻城县档案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现有馆藏档案数量26565卷。近年来,该馆坚持以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数字赋能要求,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2021年6月,稻城县档案馆正式被纳入全省“十四五”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
那么,数字档案馆究竟能为人们提供哪些便利呢?为此,陈建贵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数字档案相对传统档案的查阅方式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传统的档案查阅方式是通过人工对照目录逐一查阅实物资料查找所需档案后进行复印,不仅耗力而且耗时。数字档案馆建成后则是通过在电脑端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后可直接打印,极大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降低了档案出库率。档案数字化不仅保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减少对实体档案资料的损伤,又最大限度的拉近群众与档案资料的距离,方便利用和研究。”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建成数字档案馆谈何容易,人才、资金的短缺成了稻城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拦路虎”。进退两难之际,省级对口帮扶援建单位浙江省余杭区送来“及时雨”。据了解,余杭区投入近100万援建资金用于档案馆藏条目数字化建设,为下一步数字档案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积极协调各方,全力推进建设进程。2021年11月,稻城县19000盒馆藏档案条目著录和数字化加工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实施完成2800多盒,达工程总量的15%。该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10月底完工并接受验收。
3月23日,在稻城县档案馆,记者看到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档案整理、著录工作。档案数字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把档案扫描成图片就可以,而是包括档案分类、排列、编号、编目、扫描、著录和质量检查、档案装订、入库等多个环节,需要著录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档案馆的多次协调下,负责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第三方公司决定聘用当地困难家庭待业青年开展档案馆藏条目数字化加工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公司外地选派人员不适应当地高海拔气候的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稻城困难家庭待业青年就业问题。据该馆统计,公司共聘用当地待业青年9名,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
记者 张亚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