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2年04月12日

得荣打造长征文旅“南大门” 新地标正当“红”

陈列馆夜景效果图。

“岗曲河连金沙江”,曾是“拍暖云崖”的滔滔水。时至今日,八十六年后,江河依旧。只不过,“太阳谷”早已换了人间。从得荣县瓦卡镇远眺,远处,一栋千余平的博物馆雏形尽显;近处,连通川滇的钢架“元帅桥”也即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在甘孜州落地实施以来,作为深深沁润红军长征热血史诗和壮烈情怀的得荣县,迅速行动、高位谋划、创新赋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一个个标志性项目有序开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南大门”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快速推进。

为何建? 红色“家底”靓出来

红军长征,是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也是空前绝后的万里行军。在这次伟大远征中,甘孜州是红军三大主力全部行经、且活动范围最广、停留时间最长、建立红色革命政权最多的涉藏地区,长征文物点多面广、红色资源富集丰厚,像“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的生死情谊”······革命遗址家喻户晓、英雄事迹深入人心。

但鲜少有人知晓,在这片红色沃土的“南大门”得荣县,同样镌刻下红军艰险跋涉的足迹、谱写出藏乡军民情深的赞歌:1936年5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军团出滇入川,过岗曲河向得荣进发时,在扎纳亚山口打响了挥师北上“第一场”战斗,四师参谋长汤福林英勇牺牲,是“红军长征在甘孜”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如果说一桩桩历史事件、一处处遗迹资源,为得荣抹上了红色的传奇,那一段段军民佳话势必在“吉祥太阳谷”老百姓的心底植入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当地不少农牧民群众中,至今还传颂着“牛圈边上的支委会”“下拥村民给红军架桥”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乘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的东风,打造‘红军长征在甘孜的南大门’,得荣人民对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非常珍视,将举全县之力继承好、保护好、管理好、弘扬好红二军团在得荣行经、驻扎、战斗而留下的一笔笔红色资源,为早日把‘长征’这本教科书铺展在康巴大地上作出得荣的‘红色’贡献,让更多后来者从中汲取营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得荣县委书记黄进在该县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总体规划建设之初便表示,这是历史赋予得荣的光荣使命,全县上下要扣准差异化、找准创新点,通过传统展示、科技演示、沉浸体验,建出“甘孜风范、得荣特色、瓦卡经典”,使其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的一种全新打开方式。

怎么建? 南大门“范儿”立起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从公布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州段的那天起,得荣县干部群众就开始思考打造传承长征文化创新高地和红色旅游资源强州的题中之义。

2021年10月,得荣县组建了由县委书记挂帅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南大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内容建设、规划指导、综合协调、活动筹备、项目推进等八大工作专班。

广开门路、普查文物、调研走访、聘请专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妙招”逐一施展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南大门”特色定位脱颖而出。

“在此主线定位下,以线串点扩面,形成‘一核、一馆、两桥、三故事’的空间格局,做到既串珠成线,又突出重点。”得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权介绍道:

以“一核”为引擎,即以重点打造瓦卡镇成全州14个红军长征文旅特色小镇其一为核心:(紧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