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2年04月13日

“太阳谷”里的药材生意经

◎康锦谦 童芳

惊蛰过后,天气渐暖。在地处四川西南角的高原小城得荣,峡谷深处的一片片药田中,人们已经开始忙碌,“再过两周左右,等冻土彻底化开,就可以春播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位于川滇藏结合部,“卧一江四河于群山”。“得荣”,藏语意为“峡谷之地”,又因阳光充沛而有“太阳谷”之美誉。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近年来得荣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群众致富增收有了新的“金钥匙”。

雪山下的药田

在平均海拔3160米的得荣县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对羌活、秦艽、天冬等品种做了追施过冬肥及防冻措施,现在冬天已经过去,作物正处于休眠到复苏的状态。

这一片药田能帮助当地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2.7万元。57岁的得荣县茨巫乡郎达村村民俄木泽仁告诉记者,村民不需要投钱,通过务工就能帮助家里多挣几万元,学习了技术后还想回家自己种。

据了解,这片药田是由成都市青羊区对口援建的,青羊区从对口帮扶资金中整合了400万元,进行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入丽江华利公司,流转土地13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成都市青羊区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副领队李伦介绍,得荣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资料记载,得荣县域内有药用植物347种。尤其是茨巫乡郎达村,在这里种植中药材病虫害少、品质好。

2020年4月基地建成运营之后,当地村民至少有了两块收入:一块是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块是在基地种植中药材的“薪金”。

记者从俄木泽仁口中得知,他家有4亩地,之前只种植青稞和小麦,基本就是喂养牲畜。自从改种中药材,前3年土地流转价格1000元/亩,目前家里有两个人参与基地务工,薪酬加起来有3万多元,于是全家年收入共增加近4万元。

李伦告诉记者,村民们学会中药材种植技术之后,还可以在自己的剩余土地上自主种植增加收入,以及自愿入股合作社分得“股金”。

得荣县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主要起到一个示范带动作用。在示范基地以外,青羊区和得荣县今年还通过“党员示范户”“群众示范田”的带动,在8个乡镇推广种植面积1000余亩。

“贝母银行”存下致富希望

在位于得荣县太阳谷镇浪中村的川贝母规模化生态种植基地中,技术员朱红华正对川贝母种子进行“后熟处理”,这是川贝母种植的一个关键技术,影响到川贝母种子萌发率和成活率。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