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评论员
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四川地处两条母亲河上游,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为四川接下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长江、黄河上游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四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四川要贯彻落实“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重要要求,自觉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要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保护中实现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业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根本之策。四川生态本底良好,理应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要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双碳”目标科技支撑;要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尽管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生态环境整体复杂脆弱,需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稳固“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要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深化黄河干流堤岸侵蚀治理。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确保生态环境总体安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