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2年07月27日

平安和谐“新牧区”

(上接第一版)

党建引领 打造和谐牧区

在色达县杨各乡下甲斗村,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省民委的帮扶下,因地制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文化墙和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常态互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年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文体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知识讲座,每季度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志愿帮扶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民族宗教法规政策宣讲活动,每月播放或推荐一部民族团结内容的电教片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双语”互学活动)。

近年来,色达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长治久安和谐边界”,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建强联合党工委,以共建共治共享“三盏路灯”指引两州、两省边界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采挖安全等工作,促进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间更加团结和谐、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同时,色达县结合本地实际,牢牢牵住寺庙管理“牛鼻子”,全面落实藏传佛教“一寺一策”依法规范管理工作,全县15座百人以上寺庙纳入管理,对僧尼非法传教寺庙、人员数量较多、回流人员入寺、违规乱搭乱建、资金管理混乱等8类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同时,在全州率先倡议遏制宗教过度消费,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法治护航 打造平安牧区

农牧民远离村镇和定居点到高山远牧点放牧,高山峡谷和远牧点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多种因素对区域社会治理、服务群众造成了不小的难题,色达县积极践行“管理和服务不缺位”,探索建立“背包警务”,以群众在哪里,“背包警务”就深入到哪里。民辅警通过骑马或骑摩托的方式在高山、峡谷、草原“驰骋”,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困难诉求、矛盾纠纷调处、边界巡查管控等工作,让警务工作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整个辖区,让暖心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暖心服务有专业“背包警务”,矛盾纠纷调节有“热心”服务队。多年来,色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思维、方式贯穿到多元化解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设置县乡两级协调中心17个,建立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151个,配专兼职调解员510名;“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洞嘎波”普法小分队、“卡达嘎波”人民调解室、“马背骑警”作用,创新“伯乐”调解室、“法雨敲窗”、“小蜜蜂”、“摩托网格小分队”法治服务品牌,以“村组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一村一警”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方式,全面加强调处化解工作。近三年来,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61件,成功调处558件,调处率达到99.5%,“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德治教化 打造文明牧区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乡风文明建设,红色基因根植、好人评选……近年来,色达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向群众讲清讲透讲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截止目前,共创建46个“文明村”和3900户“五星级文明户”,树推省“抗疫先进个人”3名,省级“最美家庭”2户、州级“最美家庭”3户,“甘孜好人”1名,州“五一劳动奖章”2名。

县总队+乡大队+村小队+特色支队的“1+16+133+N”的志愿队伍体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66支,注册志愿者12929人;“党政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站所收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等志愿服务模式,成功打造“爱心妈妈”“周末来吧”等志愿服务品牌,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同时,色达县还积极探索“七长、六法”持续开展“辍学长效治理”,不断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德治教育和红色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不断深化“三个认识”,即: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养、促进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最好的虫草在学校、在课堂,最好的成长靠教育,最好的选择是读书”的思想共识。

智治支撑 打造现代牧区

色达县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共有覆盖、实用管用”的模式建设“雪亮工程”,共建点位316个,覆盖全县130个村社,覆盖率达到100%;共建“天网”点位405路,覆盖全县13个乡镇、5个社区和17座寺庙,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安装人脸识别系统39个,智慧交通系统87 个,治安卡口系统8个;量身研发“社区人房精准化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方式管理每户34项家庭数据和每人61项基础数据,以台账化方式管好人房、民生、稳定和党群4大工作,以智能化方式实现基层常用数据统计、查询和分析,有效破解了基层数据采集不准、统计不准、分析不准的问题,打破了基层“信息孤岛”,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

投入16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按照“就近合并、便于管理、资源共享”的方式,已改造2个小区,改造后建成1个“智安小区”,覆盖158户325人,共建门禁道闸系统2套,人脸识别系统3套,监控点位11个,电子围栏420米,通过改造,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系数有效提升;现正在改造2号小区、3号小区、5号小区、6号小区、教育园区5个小区,改造后将建成1个“智安小区”,可覆盖800余户近2000人。目前,色达县以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和阿交社区为试点,在全州率先启动“智慧寺庙”创建工作,建成后将覆盖6000余户近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