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陈杨 谢臣仁
9月10日9时37分,在海拔2940米的海螺沟景区三号营地,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书记、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宣传营销科科长李毅作为最后一批撤离人员踏进直升飞机机舱。此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滞留的214人终于全部安全撤离,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也完成使命,正式解散。
“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三号营地成为“半空孤岛”。危难之时,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成立,将党员和预备党员这些“满天星”聚成一团“火”,解难题、稳人心、鼓士气、聚合力,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
地动山摇,撼山容易,撼共产党员意志难,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成为了雪山上的抗震堡垒。
“我是党员,这个字我来签!”
9月5日,海螺沟景区四号营地迎来一场小雪。李毅带着拍摄团队拍完雪景回到三号营地。12时52分,一阵巨响,地动山摇,“遭了,地震了。”李毅惊叫起来。
一拨手机,信号中断。瞬间的惊心动魄之后,李毅立刻镇定下来,马上用对讲机联系四号营地,得知四号营地已经停电,缆车无法运行,36人滞留在那里,其中有25名游客,11名工作人员。
当了解到游客中有70岁以上老人4人、病人5人时,李毅更担忧了,四号营地海拔3600米,夜晚气温会低至零下五六度。李毅沉着指挥四号营地工作人员找出14条被子为大家保暖,用可乐瓶灌装开水为大家“升温”,向大家发放方便面并从医疗室找出药品备用。
李毅这边工作刚忙完,对讲机里传来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事务科执法队班长郑天全的声音:“我这里有8个人,都集中在草海子(小地名);干河坝(三号营地)现在有64人,其中有1名游客,其他都是各个单位、公司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是安全的;二号营地断道了,正在想办法下去了解情况。”
李毅悬着的心落下了,一擦,脸上全是汗。
震后40分钟,李毅与郑天全、海螺沟冰川索道公司总经理张海权汇合,把所有人集合到三号营地,并对人员进行反复清点。然后大家集体商议转运四号营地被困人员。此时已经断电,只有用柴油机发电,才能用缆车把人运下来。但当时还不知道索道是否被地震破坏,要重新启动缆车,必须有人签字。“我是党员,又是管理局干部,这个字我来签!出了事我负责。”并不高大的李毅陡然生出“英雄气”,毫不犹豫地说。
有胆略,更要有“谋略”。李毅和张海权指挥大家发动发电机,启动缆车,试运行半小时,确定缆车没有被地震破坏后,再实施转运。“每个缆车必须有工作人员,老年游客必须有人照顾。”张海权要求。
缆车缓缓而下,四号营地人员刚下缆车,就立刻转移到开着空调的观光车上,36人的眼睛一下湿润了。
安置好四号营地人员,李毅又组织人员前往二号营地,当了解到二号营地106人无人员伤亡时,立刻组织这批人员转移到更为开阔的草海子。
随后,李毅、郑天全、张海权等准备晚饭,安排三号营地108人晚上入住间断供暖的观光车,并组织党员夜班值守,担当大家的“安全保护神”。
临时党支部,聚起一团“火”
经历一夜惊魂,9月6日上午,被困三号营地的游客,急于知晓家中受灾情况的各公司部分本地员工情绪开始波动,导致大家都想冒着余震徒步下山。
滚石、断道、塌陷,徒步下山可能会造成新的人员伤亡;214人,有不同年龄的游客,有景区管理局和海投集团、物业中心、冰川索道公司、观光公司、双螺公司员工,人员复杂、形势严峻。急需一个组织把大家迅速“拧成一股绳”、解决一个个“燃眉急”。
在李毅、郑天全、张海权等人的建议下,决定成立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上午10时,李毅、郑天全、张海权等人将所有人员聚集到一起。“是党员的,请举手。”“我是党员!是这里的执法队员。”“我是预备党员!是海投集团金贡嘎公司员工。” 紧接着,21名党员、5名预备党员纷纷举手。
“在大灾大难面前,那种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那种有困难党员先上的责任感在胸中涌动。”党员、旦谷拾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苏梦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激动得握紧拳头。
将“满天星”聚成一团“火”,索道站地震应急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李毅任支部书记,郑天全、张海权任副书记,并邀请群众代表刘国担任监督员。二号营地负责人神剑也从草海子到达三号营地参加会议,着手成立党小组。
步调一致,战风险、避难关。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李毅迅速传达了从观光车车载广播中听到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泸定县6.8级地震抗震救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州抢险救灾工作部署。并组织党员向公司员工和游客广泛宣传,“党委、政府是决不会放弃我们每一个人的。”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