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2年11月29日

共绘乡村振兴幸福新图景

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指尖藏花贵琼藏绣专业合作社的村民正在绣花。

◎万锐 甘孜日报记者 李娅妮 文/图

连日来,奋战在我州“三农”战线的“追梦人”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必将鼓舞全党全社会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踔厉奋发。

近日,一场场“声”入人心的“小板凳”讨论会、“聊家常”坝坝会在我州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开讲”。村民们齐聚一堂、围拢而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说自己关心事、讲大家愿听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共谋乡村振兴幸福新图景。

“过去十年,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以来,沙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把病看、外出不爬山、上学不收费、开闸涌清水、犁地不靠牛、勤劳能致富、家家水泥路,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也提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举措,这和我们村每一位村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把沙湾村建成大渡河畔乡村振兴示范村及骑游、攀岩、露营、美食为一体的文旅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俊锋动情地宣讲,赢得现场群众不时点头认可,报以热烈鼓掌。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秉承“做实身边每件事、当好乡村贴心人”的工作理念,与村干部一道在产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在乡村建设工作上出实招。

村民毛莉坐在人群中听得格外仔细,感到近段时间村“两委”通过院坝会、微信群、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接地气。“镇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乡村振兴、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内容进行解读,以这种‘拉家常’的方式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大家越发觉得国家政策太好了。”毛莉说。

聊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毛耀刚更是激动不已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在村里开了间‘渡口河居’特色民宿,除了黄金周等假期,核桃、苹果、仙桃等上市时,成渝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小住几日的很多,我也有了份事业,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能带动村里妇女就近就业,特别有成就感、幸福感,现在我们村先后有近百家民宿开门迎客。”

“民宿开张了,产业兴旺了,人居环境好了,大伙儿富裕了,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村民杨本慧接过话茬说:“增收增福,这几年大家腰包鼓鼓,感觉福气都多了起来。”

近年来,沙湾村“两委”努力用一个个具体的“小思路”落实党中央的“大思想”,用一个个具体的“小抓手”落实省州委“大决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既有产业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被称为“进入川藏高原最后一个低海拔休憩站”的沙湾村,近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规范党组织建设,瞅准并抢抓特色民宿、指尖藏绣、集体经济等发展振兴机遇,先后培育组建沙湾村祥和民宿协会、指尖藏花贵琼藏绣专业合作社、泸定县盛安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各类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网格化管理、党员示范带动、“合作社+公司+绣娘”等多种形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万元,带动泸桥镇咱里村、岔道村等103名妇女在家刺绣创收,仅承接乡村振兴培训劳务中介这一项业务,2021年就实现了集体经济从0元到30万元的飞跃。

沙湾村“两委”在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系列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和法治教育活动,在疫情防控、治理能力建设等中心工作上体现责任担当,今年被评为全省“六无”平安村。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扎实贯穿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幸福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好各项工作,把沙湾村建设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党支部书记孙德智说,多走乡间路、多听群众声,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品牌,让村民更富裕、村庄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