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李娅妮 文/图
向村民发放务工工资。
余德春,现任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水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组织好村民就近务工抢‘鲜’采收羊肚菌”“摸排好家家户户春耕备耕的农资技术需求”“宣传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无死角除盲区堵漏洞”……初春时节,是余德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今年此时,这位党支部书记忙碌更甚,因她有了一个新身份——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她除了给村干部们交代近期村务工作重点外,也开启了履职的脚步:
奔波在美人谷山乡藏寨、走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扎进田间地头推介新村新貌……临近两会时间,余德春反复打磨参会建议的内容与细节,心中就一个念头,将最基层的百姓呼声特别是涉藏地区群众的所获所需带到全国两会上。
“从劳务工人、创业农民到人大代表,随着身份的转变,我感觉肩扛责任的重量也在变化。”对余德春来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这位“70后”女支书实实在在的心声。
作为一名来自涉藏地区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余德春最关心的是“三农”问题。回顾过去19年担任藏寨“主理人”的经历,与群众打交道、帮群众解难题、带群众共致富,让她对川西高原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建言接地气,议政贴民心!”虽是新当选,余德春略显紧张,但她通过前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一个个关乎打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掣肘的问题汇聚,相信能在全国两会上得到答案。
此次参会她主要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题主线,准备围绕“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出台政策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增强扶持指导”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是牦牛河畔的传统藏族村寨里第一个进城打工的女娃。上世纪90年代末靠自己‘抛头露面’搞家政服务,换回了做梦也不敢想的报酬!”自己腰包鼓了远远不够,余德春希望村里有劳动力的女性都能为家庭创收、挺直腰杆。
1998年,余德春回村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从一开始仅说服同村另外2名妇女同她一块儿“闯县城”,到年底服务队伍壮大至39人,每人年均增收8500余元。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女性紧跟着浑身闯劲儿的余德春干。
家政服务队逐步稳定,她又将目光投向市政建设。2003年,省道303线改扩建工程铺到了余德春家门口,工地负责人让她帮忙找一批工人。余德春便带头动员村里10多人修路挣钱,3个月后,每人领回1300余元工资。
2004年12月,在村民的支持和信任下,余德春当选丹巴县章谷镇水子一村村委会主任。自此,怎样为村民服好务,如何持续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成了十余年间余德春一直思谋和致力的头等大事。
承包县城后山滑坡治理工程劳务项目,她带领100多名藏族妇女搬砖块、砌堡坎、挣工钱,户均增收1.78万元;成立全县第一个羊肚菌种植合作社,带领本村邻村300多户村民种上羊肚菌,亩均增收1.6万元……
这些年,余德春见证且亲历了涉藏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及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愈拓愈宽,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村民不止物质脱了贫,精神文化同思想观念方面也都脱了贫。
但她也发现,位于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同时也是脱贫地区的丹巴县,虽然生态文旅资源丰富,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群众盼望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强烈。
“前不久,刚听说(马尔)康—康(定)两康高速公路进入招商流程,对我们丹巴县来说真是好消息!现有的道路抗灾能力弱、可进入性差,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经常由于道路原因受阻受挫。”余德春表示,这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痛点堵点。
因此,她建议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补齐高速公路、山地轨道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实现交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同时,余德春还特别希望早因“中国最美乡村”“千碉之国”“嘉绒美女”等靓丽名片盛名在外的丹巴县,能抓住旅游复振机遇。
对此,她建议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大综合性政策支持,像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专业指导,针对性制定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补贴,用于文旅产业纾困和发展,当然也更需要旅游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为实现旅游业更大程度的复苏和更高质量的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