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3月08日

扩大治水“朋友圈”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上接第一版)

聊创新谈规划

深化跨省合作,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修复

“近年来,我们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制度机制、截污治水、共建共享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五抓’措施。”苏永忠说,这“五抓”分别是抓组织领导、抓污染防治、抓保护修复、抓普法宣传和抓问题整改。这其中有很多创新举措,比如深入开展“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行动。在产业上,突出一个“禁”字,严禁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落地,决不要带污染的GDP。

“在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治理的过程中,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苏永忠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大幅改善,通过“两污”治理,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能享受到和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竹子、花椒、猕猴桃等生态特色农业,促进群众大幅增收。

“虽然长江大保护初见成效,但长江流域水环境面临的各种风险依然严峻。”亢德芝认为,长江流域各地要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多措并举治理长江水环境。“建议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让‘母亲河’休养生息。”亢德芝提出,应该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坚持十年禁渔,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快建立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全流域协同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复合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亢德芝还提出,应该进一步抓好长江湿地保护,“建议在武汉设立长江沿线湿地保护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

谈及未来如何更好推进工作,陈槐讲到了四川的创新做法。比如现在很受关注的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这种探索发源于雅安的解放村,以河流为单元,向中小河流、乡村河湖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将清理整治从一个点推向整条河、全流域。这种方式激发了群众参与河湖保护治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实现了基层河湖管护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这其中,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是很强的。”陈槐说,四川正在深化跨省合作,扩大流域治理“朋友圈”,进一步确保出川清水向东流,“我相信,今后四川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一定更加出色。”

据《四川日报》、《云南日报》

《湖北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