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3月08日

蒙古马精神的一种表述

◎黄超鹏

申平,生于内蒙古赤峰,笔名灵羊。因为他有一篇成名作叫《头羊》,在小小说业界,很多作者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头羊”或“领头羊”。不过,我读过那篇佳作,私认为“头羊”的称号并不符合申平的性格,他的个性更贴近另一种大草原的精神图腾──蒙古马。

《马语者》是他最近出版的一本动物小小说结集,全书共三十六篇,对应作者写作小小说的三十六年,平均下来,一年一篇,算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

写动物小小说,似乎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人性,说白了也包含在动物性里。一种手法是通过人性的眼睛去观察动物的世界,给读者带来陌生感,让人体会到动物社会的可贵与不同于人类,甚至优于人类的种种震撼,比如《军功马》、《战马火龙驹》、《中国狼》等等;一种手法是寓言式的拟人,把人类的行为披上动物的外衣,或用人类的行为去干扰动物社会,达到宣泄情感,或隐喻嘲讽、或体现人性丑陋、光辉的目的,比如《羊族秘史》、《红鬃马》、《野狼谷》等等。当然,两者殊途同归,最大的作用还是文以载道,用动物小小说去表达社会现实。申平有别于一般动物文学作者的一点,就是他的小小说主题有深度有厚度,刻画人性(动物性)入木三分。

申平自述写作动物小小说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马语者》的另一个副标题是“生态小小说选粹”,纵观全书,前期的作品重点是鞭笞现实,后期则是往生态环保主题上靠。就好像一匹蒙古马,纵横驰骋,从天赋异禀到有意为止,在赛道上获得过瞩目的成绩,赢得一个个奖项,一个华丽转弯,又关注起家乡的大草原,关注生态平衡,关注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宏达主题。申平的这种自觉创作,可以给很多创作者启迪,在写作中不断思考,有一条路走到底的勇气,但不会有走到黑的江郎才尽,反而越走越宽,把赛道提升一个档次,拓展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

笔者有幸曾听作者讲述《蒙古马》的创作过程和思路,其原型是来自他儿时听到的家乡故事,讲的蒙古马与东洋战马比赛的真事,蒙古马毫无悬念地战胜了日本马,日本人非常佩服,向对手鞠躬,还赠送马的主人一套和服。一般的小小说作者写到这里,故事或许就完了。小说到了这里,主题与故事都有了,可申平觉得这样似乎浅了些,有点落入俗套,张力还不够,不应该止于此。于是,他又将这个故事发展下去,讲马主人的后代去到日本留学,师夷长技,一开始被人不理解,最学成归来,以学到的技术独自研发出属于中国人的新型汽车,车的名字就叫“蒙古马”,一波三折之后,又层层叠加,精彩万分。有句老生常谈,说文如其人。从作者为文,便可看出为人,做文与处世,都应该有种不断进取,不止于此的精神,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与长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