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3月10日

唐卡溯源

◎刘忠俊

佛陀涅槃五百年后的安达罗王朝时期,人们开始在早期佛塔“窣堵波”旁装饰石坊,并在上面雕刻浮雕图案来隐喻佛陀。比如:双象给女人喷水代表“佛诞”,菩提树象征“悟道”,轮子暗示“传法”,佛塔表示“涅槃”等以此纪念佛陀一生的四件大事,此外还雕刻佛脚印、高座、万字纹等象征佛陀及其言行。

2世纪,犍陀罗国王伽腻色迦一世弘扬佛法、广建佛寺,大乘佛教兴起。国王发行铸有佛像的金币,金币正面为伽腻色迦像和铭文,背面有正面而立的佛像,着通肩式佛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拖拽佛衣一角,右侧刻有希腊铭文“Boddo”意即“佛陀”,这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佛像。

大乘佛教认为弘法需要佛陀形象来引导普罗大众,于是在1世纪后期,古印度逐渐形成了马图拉和犍陀罗两个佛造像中心。马图拉位于恒河中游,佛造像偏重印度本土特征,造型雄壮有力,表情古拙,可能是从古印度的男性药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演变成后来的“湿衣佛像风格”。而位于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艺术家则是把古波斯雕刻、古希腊雕刻和佛教文化融为一炉,创造出有巨大影响力的犍陀罗佛像艺术。他们借鉴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创作出“希腊化风格”佛像,也借鉴了酒神狄奥尼索斯来塑造了菩萨像,酒神身上缠绕葡萄藤可能就是菩萨璎珞的由来。此时在犍陀罗国,马鸣菩萨撰写《佛所行赞》讲述了佛的一生,《优婆塞戒经》则描述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行好”这些都成为佛教造像的理论基础。

现存最早的佛教绘画是公元前2世纪的阿旃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画,但这些石窟壁画中出现佛陀形象,应该也是在1世纪以后了。在 5—6世纪的笈多时期,阿旃陀石窟大规模扩建,这时的壁画表现了佛的生平故事和古代宫廷生活。也是在这个时期的《毗湿奴往世书》的《画经》中,提出了印度传统绘画的“六支”理论。这些印度古典美学思想和绘画理论的影响了早期佛教绘画,使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 唐卡的起源

西藏唐卡起源于七世纪前后,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里,它是在学习、借鉴印度、尼泊尔、中原、克什米尔等地佛教美术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文化、以涉藏地区本教文化和民族审美为取舍而形成的。它具有典型的喜马拉雅文化特征,是集合类西藏宗教艺术、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庞大文化载体。

一、西藏起源说

唐卡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有学者认为唐卡起源于西藏本土。在西藏的民间传说中:很久以前有个放羊的阿嘎看见草地上出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慢慢消失于彩虹之中。阿嘎犯了单相思,就先用木炭在石板上描摹姑娘相貌,再雕琢出图像。邻居问石板上是谁?阿嘎回答说“日吉普姆”意即“山的女儿”,这事传开了,大家都说阿嘎家里有很神奇的“日姆”。如今,藏语“日姆”就是“绘画”的意思。

这个传说暗合了青藏高原上的远古美术,在阿里任姆栋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岩画,就是使用坚硬材质在岩石的表面刻画图像。从这些岩画上可以看出,西藏美术所具备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以线造形,二是装饰性。这两个基因至今还在唐卡中保留。

第二,本教绘画是青藏高原上的原生绘画,佛教进入西藏之后,由于原有绘画技法不能满足传法需要,所以松赞干布的大臣绕拉钦巴学习了尼泊尔的绘画技法补充到本教绘画体系里,画出了最早的西藏唐卡。据说本教也有自己的造像经验,在本教仪式中使用的旗幡画和唐卡形制近似,也可以佐证。

第三,据《大昭寺目录》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拉姆神像。后来……果竹西活佛塑造拉姆神像时,作为核心藏于神像腹内。”这是关于西藏绘画最早的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