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5月11日

柱子上做窝的红豆雀

◎王朝书

柱子上那对红豆雀夫妻带着它们的孩子飞走了。先生和我为此高兴。

先生和我回家时,发现屋里好像有鸟雀做了窝。时不时地会听见屋里有“啾啾”啼叫声,并瞧见鸟雀在屋里翻飞。对先生的猜测,小琴说,屋里是有鸟雀。这种鸟,村里人叫它红豆雀,如今,小板场村特多。它们喜欢在村民家里做窝。村里人对到家里来做窝的红豆雀,都给与爱护。

红豆雀,我的脑海里有些印象。老一辈的人,好像叫它们“胡豆雀”,因其身形小巧,堪比胡豆。而年轻人,则因其棕红蓬松的头冠,更喜欢叫它“红豆雀”。不过,在我离开村子前,好像红豆雀并不多。多的是,麻雀。看来,在我离开村子后,人变了,鸟也变了。

先生和我开始了与红豆雀共处的日子。它们将巢建在厨房楼上。时不时地,我们看见,从厨房楼上飞出鸟儿来。先生说,这种鸟,他小时在炉霍县多次看见。那里的人,也叫它“红豆雀”。对这种鸟,先生很喜欢。不过,这窝鸟儿和我们共处的时间不久。可能,我们回家时,小鸟就已经能飞了。等到小鸟的翅膀硬了,它们一家就飞走了。

今年,春天,两只红豆雀飞来了,在屋里寻找做窝的地方。也不知,它们是否是去年的那一对夫妻。我原以为,它们还是会选择厨房楼上,毕竟,那里有一个现成的巢,且安全。可它们飞来飞去,最后,居然没有选现成之地,而是选了一处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场地,堂屋前的一根柱子。这根柱子是老屋的主要承力柱之一。天长日久,柱子不免缩水。柱子中间被穿枋贯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较宽的缝隙。这两只鸟,钻进缝隙,衔来枯草,在里面开始了它们传宗接代的大事。看到那一幕,我不由为这种鸟的小巧而惊叹。那么样的一处缝隙,这两只鸟不仅自己住了进去,还要在里面繁衍它们的后代。

当这两只红豆雀选择了在柱子上做窝,先生就开始为它们提心吊胆了。

这两只鸟做窝的地方,离阿猫的窝太近了。阿猫太容易将它们扑来吃了。先生怕出意外,一旦看见阿猫守在柱子下,就会将阿猫赶走。这两只鸟儿,好像也知道附近有猫。每次,外出回来,都会“啾啾”鸣叫着,先观察环境,确定安全了,才降落,钻进它们的窝里。尽管,这一对夫妻小心翼翼,然而,不幸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我不知多长时间后,这对夫妻的孩子孵了出来。我们听见了小鸟细弱的叫声。我心想着,那么窄的地方,那些小鸟怎么住得下?正担忧着,一天早上,先生我们看见,一只还没长毛的小鸟掉在了柱子下。先生和我难过极了。这对红豆雀夫妻,好像也是难过的。那天,它们啼叫了很久。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鸟开始学习飞翔了。我们看见,一共有两只小鸟在院子里飞来飞去。当小鸟飞出后,阿猫就在家里守着。先生和我无法24小时看住阿猫。当发现它嘴里的鸟毛时,已经晚了。

当天,红豆雀夫妻回来了,叫得很难过。而先生和我尚不知,这对夫妻是否还剩有宝宝。先生和我也为它们而伤心。先生真不愿,它们今年是悲伤的一年。

第二天,小琴仔细听了柱子上传来的鸟叫声,说,应该还有一只小鸟。先生和我总算稍感安慰。

这对红豆雀夫妻,在经历了两次不幸后,吸取了经验,它们不再让小鸟随意出来练习飞翔。一直等到它足够大了。

今天,这对夫妻和它们的孩子,一同飞出了柱子。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小琴叫我们快看。先生和我来到平房楼上。很快,就分辨不出它们的身影了了。因为,它们和大部队汇合了。

看着村子上空飞过的成群的红豆雀,我对先生说,这是我们回村后,第一次见证小生命的诞生。那对红豆雀夫妇,始终对先生和我都是绝对信任的。放心大胆地做窝、孵育孩子。由此,可以看到,村里人平时对这些鸟雀绝不是敌意的。

先生说,爱,人是存在的本质。爱,会决定着人,去爱每一只红豆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