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5月26日

唐卡溯源

◎刘忠俊

尼泊尔美术的影响(14——15世纪上半叶)

13世纪,印度波罗王朝覆灭,超戒寺被毁,大量的佛教艺术家、工匠逃到尼泊尔的马拉王朝,尼泊尔佛教艺术就是从这个时期发展壮大的。尼泊尔绘画里没有石窟图式、透视也被消解,他们把尼国神话作成纹样装饰,画面变得平面化、精致化。

夏鲁寺风格。14世纪,萨迦派邀请许多尼泊尔艺人到西藏从事佛教美术工作,尼泊尔画派由此在西藏兴盛。尼瓦尔艺术家中有一位叫“阿尼哥”的工艺美术大师。八思巴不仅委任阿尼哥主持修建了萨迦金塔,还把他带到了北京城推荐给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中国,阿尼哥主持设计修建了北京妙应寺和五台山大白塔。同时,阿尼哥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据说这幅《绿度母》唐卡就是阿尼哥大师的作品。画面构图整体、细节考究精致、设色典雅。

尼泊尔精致风格的绘画传入涉藏地区,通过藏族画家静穆的心灵,将粗犷和细腻相交织,把红色和绿色共交响,让妩媚与庄严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西藏审美的风格变体。其中,夏鲁寺绘画就是这种典型风格。它有着大面积的色块对比,又会在局部作精致的装饰。红绿搭配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比如夏鲁寺壁画《听法菩萨》就是这样。画面上的红色热情,而绿色素雅,画面在剧烈冲撞中有所缓和;加上朴素大方的造型、精致细密的纹饰让夏鲁寺绘画有疏有密、独具美感。

江孜风格。14世纪至15世纪,随着汉族地方画风和夏鲁寺风格的逐渐融合,加之审美本土化,在以白居寺为核心的地区形成了一种具有藏民族审美的“江孜风格”。江孜绘画风格是受到很多中原美术的影响,比如白居寺壁画中的“持国天王”穿戴着汉族地方的甲胄和官帽、脚上穿着草鞋;用云来意味天空,用花和土说明地面,有了天空和地面组合,画面就有了空间的观念,这些手法受到了汉族地方绘画影响。

白居寺壁画《持戒菩萨》保留了汉族地方绘画里大面积的天空、卷曲的云和竹子以及明代高靠背龛椅,菩萨的形象本地化了。经过夏鲁寺绘画和汉族地方绘画的多年浸润,江孜绘画逐渐把汉族地方、尼泊尔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绘画风格。

古格样式。15世纪,江孜风格传到古格,与之前的克什米尔风格相结合,产生了“以克什米尔风格为基础,融合江孜风格、具有强烈古格特色”的“古格样式”绘画。古格样式的作品主要保留在托林寺和古格王宫遗址中。比如,古格红殿壁画《白度母》后面神龛已经演变成尼泊尔的纹样图式,但菩萨姿态造型还保留着克什米尔绘画的丰满。

第四节 画派的产生

从内部来看,在对这些外来风格几百年墨守成规地绘制后,西藏唐卡画家渐渐不满足于对固定程式的传承,开始慢慢渴望寻找创新的审美体验。从外部来看,元朝开始,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族地方绘画和西藏唐卡也大大增加了融汇与交流。明朝对西藏采用“多封众建”的管理方式,政治关系日益稳固,汉藏关系愈发融洽,文化交流也日渐繁盛。随着汉族地方罗汉画和青绿山水画大量进入西藏。唐卡绘画从15世纪开始逐渐弱化印度、尼泊尔的影响,主动学习、借鉴汉族地方的绘画艺术。这是巨大的美学冲击,直接助攻了西藏唐卡本土化的进程。

一、齐吾冈画风

西藏画家雅堆·齐吾(13—14世纪),他想突破长期以来尼泊尔绘画的模式,找到自己的视觉方式。艺术的变革是艰难渐进的,尤其是绘画技法的改变,而画面构图的改变较为容易。改变构图的第一步,便是画面比例的调整。于是齐吾在尼泊尔画风的基础上:1、保持棋盘格构图,把主尊放大,陪衬人物缩小。2、背景留出一定的空间,用精致的图案花纹来填补,服装变化多样。3、大多数背景采用石青色来绘制,画面呈现“红蓝对比”。4、人物造型弱化体积感,逐渐变得平面。5、人像比例特征由南亚人种逐步本土化。6、愤怒神像身材矮小等特点。

齐吾的风格影响后藏地区,形成了“齐吾冈画派”。后来,这一画派失传至今有五百年,除了类乌齐寺等一些古老寺院的壁画外,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但也有学者认为齐吾的风格其实只是尼泊尔画派的延续,而非单独的画派。因为目前只能看到齐吾冈画风的一些作品,不能肯定当时就流行这种风格,以及人数和影响?还要经过学术界的考察研究才能定论。

二、勉唐画派

明、清时期,随着汉族地方绘画和织锦、缂丝等大量进入西藏,青绿山水画唤醒了西藏人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加之经过几百年的唐卡传承,西藏画家积累了大量的绘画技法和生活感悟。于是西藏绘画逐渐弱化了印度和尼泊尔绘画的影响,重点学习汉族地方绘画风格。最先是勉唐祖师、钦则祖师借助了汉族地方青绿山水的灵动,突破了石窟式构图在画面上的桎梏。也由此拉开了唐卡画风大变革的帷幕,逐渐形成了唐卡画的“勉唐”、“钦则钦莫”和“噶玛嘎孜”三大画派。

15世纪,山南勉唐地区发现朱砂矿,勉拉·顿珠嘉措也降生于此地,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天赋异禀的画师。他由于婚姻上的不满而离家出走,却得到文殊菩萨的启示开始学画。他师从唐卡名师多巴·扎西杰布(齐吾冈画风)学得一手精妙的佛像绘制技法。传说勉拉·顿珠嘉措前世为汉族地方画家,专门从事织锦画创作。在一次机缘巧合中,他看到前世所制画毯后,曾经的艺术记忆被唤醒,于是在他的画笔下融合了汉族地方绘画手法,创新出“勉唐”画风并在卫藏流传甚广,也称“勉宁”。

勉唐画派的创新主要有三点:1、在保留尼泊尔画派“棋盘格”构成的基础上,将背景置换成汉族地方青绿山水。早期勉唐作品上的山水与“棋盘格”是简单结合的;到了后期,勉唐派画家会把画面上部的佛菩萨像缩小,而把前景佛菩萨像放大,这样调整使得画面有了前后纵深,与山水空间和谐统一。2、画面色调也逐渐从红蓝对比变成了青绿色调,画面以高原夏季的蓝绿色为主调,与主尊的红和黄衣饰形成对比,并由山崖云雾等中间色形成过渡;最后勾勒金线统一画面,整体看来色彩艳丽、厚重且和谐。3、该画派造型方面以文相见长, 佛、菩萨、罗汉的身体比例开始变短、变胖,五官接近中国人的长相,着装也汉族化了。

西藏唐卡画风转向学习汉族地方艺术的审美,是以勉拉·顿珠嘉措为代表的艺术潮流,这是个巨大美学冲击。受到此冲击的涉藏地区艺术家从构图上打破了棋盘格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