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西 赵东旭
▌初夏的大渡河畔,气候温润、花草芬芳,深藏于半山的美丽村寨——康定市孔玉乡挖郎村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田地里,绿意渐浓的玉米苗已有一尺来高,牛群在远处山坡上吃草,饲养员正在打扫牛圈,将牛粪堆积到院子里等待拖拉机运往玉米地作肥料。正是万物生长、生命拔节之时,挖郎村一派生机盎然。
“再过些时日,这些牛就要放到高山牧场去了,我们种的饲草会长得很快,到时候收割下来,就开始给牛儿们储备冬粮了!”康定市四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晓林望着远处的山坳对笔者说,“辛苦总算没白费,现在合作社运行有序,种养良性循环,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土地非但没有撂荒,还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也算让我的家乡情结落了个脚踏实地。”
回想1990年,那时的挖郎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赵晓林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尝试着走出大山追寻自己的致富梦。收购虫草、松茸,经营土特产……敢于尝试、头脑灵活的赵晓林很快适应了市场经济模式,在康定有了属于自己的土特产专营店,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创业成功,赵晓林已近天命之年,“偶尔回村里,看到村里所剩无几的老人没体力种地,大片土地面临撂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心里会莫名的难过。”赵晓林觉得,是家乡的水土养大了自己,致富后不能忘了根,自己有责任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赵晓林坚信,只要目标正确、经营有方,村子就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2016年,乘着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东风,赵晓林牵头创办起了四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耕作、管理,有效地改造了土地,降低了劳动成本,最重要的是,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也得到了保障。如今该社已养殖100余头良种母牛,种植200余亩饲草和良种玉米,依靠出售牛犊、玉米、饲草,合作社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以上。
村民们则以入股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分红及务工工资使村民年均增收1000余元。“我家一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我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冬天回到村里就到合作社做零工,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一万多元,合作社真的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建档脱贫户热戈激动地说。
“‘庄稼满地牛满坡,粮草满仓信心足’就是我们合作社现状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已经流转了邻村三亩土地作为试点,如果可行,我们的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赵晓林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合作社的红火发展,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成就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满满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治理撂荒地,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康定市孔玉乡副乡长王波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定市四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以农业生产为主,复垦撂荒地200余亩,于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22年,四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晓林荣获“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称号,并被通报表扬。
近年来,康定市把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全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