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周燕 文/图
白呷是炉霍县充古乡阿都村人,现任阿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起白呷,十里八村的乡亲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这个老头可能干了”“以前是收药材大户”“我们的致富带头人”……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而他的奋斗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年近60岁的白呷黝黑瘦削,提到与中草药的情缘,他告诉记者:“我20多岁时就开始上山挖药材,后来有钱了就在我们村和甘孜县、色达县尝试收购药材,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那个时候我就与中草药结下了‘缘分’。”
年轻时,白呷常去山上挖药材,挣到钱就在村里做药材收购生意,同时,他还和妻子种了几亩青稞。那时候,他就经常想,炉霍、甘孜、色达的日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适合中草药生长,自己何不尝试包山采挖中草药呢?这样一来,药材价格可以卖得更高一些,减去中间“二道贩子”赚的差价。
就这样,白呷在家人的鼓励下踏上了创业路。经过去外地实地考察和学习,白呷“摸着石头过河”,他先在邻近的甘孜县承包了一座山地挖药材。他的这一举动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大家纷纷议论包山挖药材可没人做过,能赚钱吗?面对大家的质疑,白呷没有灰心,而是选择埋头苦干。聘请村民上山挖药材、挑选、晾晒、加工……他每天起早贪黑,一心扎在药材收购里。日子一天天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药材生意也收入可观。
“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白呷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及当年的贫困户受益,一方面,他在山地承包区域选择上,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尤其是对年老及多病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优先;另一方面,在采挖、收获、晾晒、加工整个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人,在劳务用工方面优先考虑雇佣贫困户,让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当场结付药材款、每斤药材价格要比其他收购商高几毛钱……一时间,我们很多村民都愿意把采挖的药材卖给白呷,并表示要跟着他一起干,而他总是倾囊相授、悉心帮助。”村民洛绒格勒说。
“当年,我家的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阿妈年纪大了,种不了地,我的生活压力挺大的。后来跟着白呷,我每天都可以上山挖药材挣钱,阿妈就在村里帮忙晾晒药材,她每天的劳务费是180元左右,加上我挣的,一天有四五百元的收入。”洛绒格勒告诉记者,白呷除了聘请有劳动力的村民上山挖药材,还聘请年纪大、体弱的村民到他家晾晒药材。这一年,他获得了满意的收益。
后来,阿都村的村民开始修房子、养牦牛,生活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