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流动网格+伴随式服务”的常规运行解决了诸多社会治理“看不见、管不了”的问题。针对群众“流动性强”的特点,甘孜州在远牧区以游牧点、家庭户联防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94个,建流动网格党支部(小组)423个,配网格员和信息员3165名,与牧民建立稳定的联系,掌握其路径和情况,并提供服务和帮助,有效提高了全周期动态治理能力。
1832支“马背服务”队伍
法治服务走进群众中
水草在哪里,牦牛就在哪里;牦牛在哪里,牧民就在哪里。甘孜州德格县阿木拉村的牧民们,一直都过着“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迁徙”的日子。如今,他们的迁徙之路变得更加热闹了。每到迁徙季节,德格县公安局的“平安迁徙法治宣讲队”就跟随牧民上路了,他们骑马穿梭在崇山峻岭间,随时为群众提供“马背服务”。休憩时,牧民群众围坐认真倾听,藏族青年民警用藏语耐心讲述法律知识,有时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牧民现场交流。
因幅员辽阔,对甘孜州偏远农牧区群众的社会服务、法治服务存在较大真空,基层群众接受社会服务平台较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能力偏低。为破解这一难题,甘孜州在“群众喜爱”的社会治理方式上创新探索,充分发扬“马背文化”,有效整合群防队员、调解员、维稳综治员、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等力量,组建马背巡防队、马背调解队、马背宣传队、马背协商队等服务队伍1832支1.4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巡山梁、访民居、进帐篷”活动,以定期走访、巡回送法、围炉夜话等方式,实施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将现代化治理触角延伸到游牧群众身边。
在车辆无法到达的高山,“马背警察”骑马巡山;在没有水源的走访路上,“马背调解员”化雪解渴;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巡回宣讲路上,“马背法官”扛着国徽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在哪里,法治服务就跟到哪里,真正让法治服务走进群众中,看得见、摸得着、帮得上。
作为四川参与全国第一期试点的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近年来,甘孜州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民族团结进家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甘孜实践,优化网格设置增强自治水平,创新法宣品牌筑牢法治之基,探索性打造了涉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甘孜样本”,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刑事治安破案率“双提升”、纠纷排查和信访总量“一升一降”。
甘孜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鸿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甘孜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继续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护航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