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6月15日

“古道红村”谱新歌

(紧接第一版)这样算下来他家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

村支书徐国强告诉记者,化林村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民国时期曾设化林县,有过繁荣和辉煌,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让偏远闭塞的化林村告别了行路难。化林村长期依靠种植玉米、土豆、大白豆等传统作物,只能解决温饱。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要吃上大米,只能用牲口驮上土豆或大白豆到冷碛镇去调换,一来一去要花一天的时间;修建房屋需要条石,也全靠人工到河沟去搬运。这样的苦日子一直持续到“新千年”,2001年,老支书决定试种花椒,获得了成功,打破了村里单一的种植结构,给村民们增收带来了希望。

“我们化林村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242户732人,有耕地面积1600亩,林地面积3000亩,花椒因耐旱好管理,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徐国强介绍说,这几年花椒市场有波动,如何破除花椒增产不增收的困局?村委会决定推动化林村花椒品牌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当地花椒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化林村花椒种植面积3500亩,平均亩产干花椒100斤,年产干花椒175吨。为解决鲜花椒保质期短、容易霉变的难题,泸定县农牧农村科技局投资1850万元兴建了化林村花椒产业加工厂,包括花椒油、干花椒、花椒粉、花椒锅巴生产线各一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年加工2500吨鲜花椒。化林村将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为本村农户提供烘干作业,延长花椒销售期限和产业链,提升花椒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做大做强“泸定红花椒”品牌,实现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预计年增收900余万元。

“花椒产业依然是目前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为了管理好花椒,村民大多数都没有外出打工,为了找到更好的产业支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依托化林村宜农宜旅的自然资源条件与文化历史底蕴,全力投入‘古道红村’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力争打造成旅游业、农业综合开发的亮点村,通过‘红古绿’三色融合驱动乡村振兴。”徐国强成竹在胸。

文旅融合:“红古绿”三色融合驱动乡村振兴

铲土、平整路面、砌墙、架设房梁,去年8月以来,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的村民们就在“古道红村”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筑工地上忙得不亦乐乎。

6月6日早上8点,现年60岁的村民高兵和老伴收拾妥当家务,便来到工地务工。中午12点午休,下午两点上工、6点收工。他和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一样,早已习惯了“8小时”上班制。“我家一共4口人,儿子在外当修车工,还有一个儿子偶尔也来工地务工,因为我和老伴的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在这里做杂工,一天还有160元钱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利用早中晚的空闲时间管理花椒,料理家务。去年8月项目开工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这里务工,收入也有10万元了。”高兵说。

按照施工图纸焊接钢材,村民李建尝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甜头。木工、焊工、石匠,村民一技在手,工资翻番。匠人们的工资从240元到300元不等。李建在工地干了6个月,有5万元到手,爱人做杂工,也有2万多元进账。

“国家投入巨资为我们实施‘古道红村’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保持古村落风貌,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大家一定要把工地上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尽心尽力办好,要为建设方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千万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损害我们化林村的形象。”项目开建以来,化林村支部书记徐国强便带着村委会成员到工地巡查,协助建设方解决问题,教育引导村民既要出工,更要出力。

村民董德刚家的老宅经过前期的修缮改造,木穿斗,斜坡顶、薄封檐、青瓦石墙,呈现出质感美、自然美,成为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性修缮项目一期的样板房。看到破败的农房焕然一新,董德刚笑得合不拢嘴。

条石相扣的石板路直通村支部副书记李林家,以前的房顶被升高成青瓦房,看到崭新的外墙装饰,李林和爱人商量着待化林村的乡村旅游升温后,将楼上空余房间改装成茶坊,“坐在茶坊纳凉喝茶,可远观雄伟的贡嘎山。”李林的爱人指着远处白雪皑皑的贡嘎山,眼里充满了期待。

李林家的老宅建于1995年,楼上的房间改成了民宿,可接纳十多位客人,去年夏天就有重庆的游客到此避暑纳凉。“这次传统村落打造,估计花在我家的资金就有2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我当年的建房资金,统一风貌,突出化林村固有的建筑风格,提升了整村外观形象,让古老的化林村焕发出了时代的风采,既有现代感,又留住了乡愁。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我就和老伴专心搞民居接待。”在李林的眼里,一幅游人如织的乡村美景正徐徐展开。

徐国强介绍说,“古道红村”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已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近200个,让全村空闲劳动力在家门口挣到了钱。

泸定县住建局局长陈继勇说,化林“古道红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屋改造工程在建项目总投资8777.82万元。

该项目利用化林坪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以化林古寨为核心,以“红古绿”交融为内涵支撑,将“古道红村”化林坪打造成集山水揽胜、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红色教育、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形成高原特色、“红古绿”三色交融、四季多元的文化体验与生态度假目的地。

以“红古绿”三色融合驱动乡村振兴。围绕“红”,做响红色教育,传承长征精神,高水准打造红色教育与红色体验产品;围绕“古”,做深“古道文化”,挖掘茶马故事,高质量构建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体系;围绕“绿”,做大自然体验,彰显生态价值,高标准开发自然生态体验产品。打造四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甘孜段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何羽告诉记者,公司承建拆除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房屋建筑安装工程、照明工程、电气工程附属配套设施等。开工以来,建筑工程师、文旅专家等同时进村,在施工过程中对古道、古物、古屋的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指导,力求原汁原味留住乡愁,为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基础,实现“乡村美、乡村富、乡村强”。

陈继勇介绍说:“由华西集团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房屋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977.82万元,建设内容为对化林村5条街道两侧的86户民居进行保护修缮,截至目前,已完成86户民居主体修缮工作。”

抬头可观浩瀚苍穹,低头可俯瞰峡谷美景,环视贡嘎等极高山脉,群山绵延,云瀑涌动,光影迷离,气势磅礴。喷薄而出的日出、晶莹皎洁的雾凇,波澜壮阔的云海,犹如人间仙境。兴隆镇党委书记李百盛这样描述位于化林村娘娘山的美景,化林村到娘娘山观景点仅13公里,已有徒步爱好者拍下娘娘山壮美的风景,引人瞩目,绝佳的自然风光为化林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化林村被列为四川省传统村落,漫步化林,可走茶马古道、观古朴建筑、赏民风民俗、摘金果花椒、听红色故事,童年野趣在眼前,乡韵乡愁涌心头,犹有隔世之感。李百盛说,化林茶马古道铸就了曾经的辉煌与繁荣,如今,通村路、连户路,让家家户户踏上了致富路、幸福路,不少家庭不仅购买了小汽车,还在泸定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开发娘娘山旅游景区已提上议事日程,在不久的将来,“古道红村”化林村将成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