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中超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新赛季令人刮目相看,不仅一线队创造了连续12轮不败的队史最佳战绩,梯队建设也卓有成效,U17队、U19队日前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都有不俗表现。
梯队建设、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重新组建刚三年的天津津门虎,其梯队建设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
三方共建
2021年初,由于原投资方退出,津门虎俱乐部被迫由天津市体育局托管,各项工作面临重建,青训和梯队建设更是“白手起家”。
没有青训生源、没有训练场地、没有保障团队……津门虎的青训工作几乎“从零开始”。更重要的是,俱乐部财力有限,并不具备自建青训梯队的条件。“但青训和后备人才培养事关俱乐部的未来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主教练于根伟说。
经过深入研究并拓展思路,津门虎决心以青训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天津市体育局拥有的丰富体育资源,与其下属的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单位合作,形成“政府+学校+俱乐部”三方共建模式,并推动天津市体育局出台专门文件明确了这种共建机制和模式。
根据《天津市体育局足球青训体系建设方案》,合作三方的职责和任务分别为:天津市体育局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学校方面负责生源招收和教学任务,并提供训练场地、食宿条件;津门虎向学校派驻青训教练和管理团队,负责专业训练和保障工作。
“政府部门和学校参与进来,一方面解决了青训所需的场地、食宿等问题,减少了俱乐部的青训开支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俱乐部解决了以前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如学员的学籍、教育等问题。”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田树楷说。
目前,津门虎已按照新模式组建了从U13到U21的6级梯队,学员们每天上午学习,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授课,下午则由专业青训教练进行足球训练。
于根伟说:“三方合作共建模式,既资源共享,又各司其职。学员的文化学习交给学校,足球训练交给俱乐部,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双重身份
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青训大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鲁能、绿城为代表的足校模式,一种是俱乐部自建梯队。前者需要俱乐部有雄厚的财力,在当前俱乐部资金普遍偏紧的情况下,足校模式对于大多数俱乐部来说并不可行;而后者因以牺牲学业为代价而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据介绍,传统的俱乐部自建青训模式,学员从初一年级(13岁)就开始“三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食宿集中),这一方面让孩子们过早脱离家庭和社会,造成“成长的缺失”;另一方面,也耽误了孩子们的文化学习,因为“三集中”里的“学习集中”,实际上很难保证质量。
而到了18岁,这些孩子又将面临人生抉择——与俱乐部的培训协议到期了,小部分人能获得职业合同,进入一线队,而大部分人拿不到职业合同,只能进入社会,另谋生路。因为从小荒废了学业,他们就业、谋生都很困难。
津门虎的青训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田树楷说,作为津门虎的梯队队员,他首先的身份是学校的学生,具有正规的学籍管理、完整的学历教育,其发展和上升通道是畅通的,在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可升入天津职业体育学院,拿到大专文凭。至此,一部分优秀学员进入津门虎一线队;一部分学员可专升本,继续学业深造;一部分学员可凭借在学校扎实的专业学习,从事运动康复、球队保障、教练员、裁判员等岗位工作。
“球队梯队队员+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让其既具有过硬的足球专业能力,又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就业选择时能够多条腿走路,在未来发展中也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和竞争力。”田树楷说。
人才培养高地
短短两年多时间,津门虎不仅成功组建了6级梯队,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新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
据介绍,津门虎青训未来一段时间的任务是“完善和提高”,一方面,要扩大梯队规模,要根据学校年级设置,从初一到初三,中专一年级到中专三年级,大专一年级到大专二年级,每个年级都要建一支梯队,总共要建8支梯队;另一方面,要根据梯队发展规模,逐步扩充、完善教练团队。“津门虎对教练人选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业务佳,又要人品好。”田树楷说。
同时,要通过高质量的比赛提高青训梯队的竞技水平。田树楷说,具有“双重身份”的这些队员,既能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又能参加俱乐部的U系列赛事,还能代表地方参加青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高水平赛事对于年轻队员的成长非常重要。
未来,津门虎青训的目标是打造人才培养优质平台,成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高地。“以前,俱乐部主要依靠引进高水平外援来提高俱乐部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于根伟说,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关键在后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津门虎希望在青训和梯队建设方面探索一条新路,不仅实现人才的自我输血,更为天津足球和中国足球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于根伟表示,随着津门虎青训模式不断完善、人才效应和口碑效应不断积累,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