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6月28日

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日前,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保护动物工作人员在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洛须白唇鹿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巡护时,发现已有迁徙而来的涉禽、游禽候鸟活动。 据了解,工作人员在现场记录到约2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正在觅食,为即将到来的繁殖期做着准备。此外,还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及其他野生候鸟、斑头雁、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绿头鸭、凤头鸊鷉以及普通鸬鹚等禽类的活动踪迹,各种禽类的数量约10-30只不等。除灰鹤是因迁徙到更北方而短暂停留外,其余物种均将在此度过繁殖期。图为在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斑头雁在湖水中嬉戏。 州林草局供图

在我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划定,一条条红线守护着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脆弱的区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生态环境基础,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寇江泽

生态保护红线涵盖95%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在怀来县,目前已划定6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县面积超过30%,当地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不仅仅是怀来,全国各地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从2017年起,原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在生态环境部前不久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介绍,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成果已纳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天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大小兴安岭、秦岭、南岭,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海岸带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区域,涵盖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涵盖了95%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王志斌解释,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面积较大、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还将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纳入保护范围,并兼顾了重要的生态廊道。生态保护红线更注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维护国家、区域生态安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实施管控,对人为活动准入实施正面清单。自然保护地是核心生态空间,更强调珍稀;生态保护红线是关键生态空间,更强调安全。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两类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通过开展监测评估、强化生态破坏问题查处等方式,推动发挥二者在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上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

红线划好,更要守好。

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份建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或具备监管能力,一些省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加密遥感监测,启用移动核查系统和移动监管手机APP。各地不断完善细化监管配套政策标准,贵州、浙江等地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文件,山东出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同时,运用好监督检查成果,四川已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中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纳入省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共同推进红线划定和评估调整,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我们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聚焦重点人类活动,将遥感监测提取的疑似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流域(海域)监督管理局进行实地核实,与地方开展会商,督促问题查处整改。”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处处长周海丽说。

目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投入运行。平台综合利用30余颗国内外卫星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累计发现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重大任务提供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内仍存在一些占用生态空间、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功能的问题,如非法采石挖沙等矿产资源开发建设活动、道路修建手续不全开工建设或建设超出审批范围等。”周海丽说,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完成整改。

周海丽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深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推进保护成效评估,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

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的支持力度

江西鹰潭市上清镇沙湾村,泸溪河畔,高大的野生板栗树繁花盛开,蜜蜂成群。

正在割蜂蜜的村民练长根说:“我去年养了90多箱蜜蜂,收了2400多斤蜂蜜。我们村就在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内,蜂蜜品质有保证,卖得很好。”

“中华秋沙鸭帮村里叫响了生态品牌,帮助我们增收致富。”沙湾村党支部书记吴建波说,沙湾村有400多户村民,现在有130多户村民养蜂,去年产蜜5万余斤,收入近300万元。

2007年,中华秋沙鸭首次在沙湾村泸溪河畔被发现,当地建立了1800余公顷的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沙湾村整体划入保护区,并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开发、狩猎、砍伐,有力地保护了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红线不仅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兼顾群众利益。当地积极开发公益岗,加强红线内生态公益林补助,保障村民生产生活。除了养蜂,练长根还从事村庄公益事务,每月收入3000多元,家里年年享受公益林补助。“今年1月份,政府发放了去年的公益林补助,我们老两口有3000多元。”练长根说,以前担心不砍树就没收入,现在不砍树反而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好了。

生态保护红线内不是无人区,也不是发展的“真空区”。“红线内,在保障不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允许有限的人为活动。”王志斌说。

王志斌表示,一方面,保障红线内原住居民和其他合法权益主体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符合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红线内允许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参观旅游等活动,在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同时,更好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立相对成熟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生态产品供给者进行补偿,涵盖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涉及部分生态保护红线。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引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的支持力度。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