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8月02日

一腔赤诚报家国

◎刘小兵

在中国科学界,历来有爱国、担当、奉献的优良传统,以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怀揣一腔赤诚,秉承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科技的美好初心,执着地奋战在科研一线,于锐意进取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这些在《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一书中,按图索骥都能找到他们闪光的步履。

全书共辑录了10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优秀事迹,讲述了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情缘,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这些院士,大多跨越新旧两个社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其科学涵养及求学态度,前后都曾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对科技事业十分重视,对广大科技工作者也寄予了殷切厚望。当时,钱学森、朱光亚、彭士禄等一众学子,悉数在国外留学,成绩优异,毕业学成之后,他们无一例外纷纷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谢绝国外机构的高薪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虽然他们研究的课题不同,主攻的方向也各有千秋,但他们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丰赡的学识,振兴中国科技,以期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该书以人物专栏的形式,聚焦每位院士的工作经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不倦投身科技事业的动人场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他们忘我奋战在科研一线。出于工作需要,有的资深院士甚至隐姓埋名几十年,默默耕耘在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有的院士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早日实现大国重器的国产化,吃住在简陋的实验工地,长期与家人两地分居,从没有半句怨言。有的院士虽已年过八旬,但只要党和政府一声召唤,就毅然踏上前行的列车,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排忧解难。还有的院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询问实验的数据。这些科学巨擘、时代功臣,之所以如此忘情地投身于钟爱的科学事业,皆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有国才会有家。只有用科技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千千万万个小家庭才能幸福安康,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全书以“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突出表现了这些院士紧跟世界前沿科技,攻克高精尖技术,消除国外技术壁垒,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他们在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献身科技、造福家国的炽热奉献情怀。

品阅全书,至始至终都洋溢着浓郁的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两种精神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汇成强大的前行力量,不断感召着一代代院士们,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科技为桨,以创新为舵,发扬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创业精神,为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卓越的贡献。作者在讲述这些优秀院士们的事迹,探究他们身上“两种精神”的生成逻辑时,每每以其质朴的文笔,犁开生活的肌理,深入触及他们的精神世界,用一个个感人的事例解读一种精神的深刻寓意,将他们身上所秉持的坚韧、顽强、勇毅、向上等优秀品质,纤毫毕现地坦露开来。每每读及,深为这些院士们身上所高扬的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而感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热切呼唤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立志投身于科研的青少年,应以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榜样,胸怀强国梦想,勇于担当,躬行求索。让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时刻激荡于心,不断激励着一代代中华科技学子,向着巍峨的科学高峰进发,早日站上科技的制高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谱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