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8月18日

古碉下的乡愁

记我州乡土守护人德卓

与朋友们交流生物多样性。

德卓参加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德卓介绍植物标本。

德卓制作的植物标本。

◎甘孜日报记者 王朝书 兰色拉姆 文/图

镶嵌在河滩与半山间,日头村兼具底蕴和风情,四座百年八角碉楼更是锦上添花。这个位于康定市甲根坝镇的村庄,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独有人文风情是不可忽视的一抹。

和我国许多的传统村落一样,这些年里,日头这片土地上的乡愁故事从未断档。村人的离开和归来中,记住乡愁的情愫被一次次延续。当下,返乡青年德卓正为这样的延续努力着。

民宿是养活梦想的支点

清晨,连串的鸟鸣唤醒了日头村,山头的白雾还未散去,德卓已经忙了起来。处理订单、计划餐食、招呼客人,她的身影穿梭在卡尔宗民宿的各大角落。

这样的日子,曾是德卓的奢望。几年前,她还是一名在外工作的离乡人。时间久了,她对故乡的眷恋愈发浓烈,她也想尽可能多的待在故乡的怀抱,可现实并不允许。

一次意外,一些原本的“序列”有了变化。德卓的脊椎受了伤,很严重,不适合继续工作。突然间,身心的疼痛交织袭来,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工作该怎么办?德卓日夜煎熬。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回到了日头村。

“日头村有我熟悉的人和事,在这里,我至少不用重新融入。”日子一天天过去,德卓逐渐接受了被迫回乡的事实。当身体稍微恢复时,她决定和家人一起开办民宿,并以民宿为载体实现自己的梦想。

德卓的这个决定绝非一时兴起。早在2004年,德卓家就开始了游客接待,这为她家日后开办民宿奠定了基础。那时候,对于游客的到来和家人的忙碌,德卓更多的是好奇和不了解。2016年,为了更规范的接待游客,德卓一家萌生了建民宿的念头。

不同于曾经的不了解,建民宿让德卓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段日子里,家人成了德卓最坚实的依靠。与工人们沟通、各类装修知识、完善民宿设施等等,德卓一家齐心协力,终于在2022年迎来营业。

除了家人支持,德卓直言邻里亲友也给予了帮助。德卓说:“从开始建民宿到结束,他们经常来帮忙,还只用我提供简单的茶水,真心感谢他们!”

德卓和家人将这份心血的结晶命名为“卡尔宗民宿”。卡尔宗在藏语中意为碉楼,整个民宿犹如日头村的现代碉楼,与村里的古碉遥相呼应。

卡尔宗民宿是典型的木雅石木结构建筑,建筑体量适中,建造方式和选址均遵循当地传统。目前,民宿能一次性能接待30人,室内住宿、餐厅、办公场所等特色十足,每到松茸采摘季,客人们还能品尝新鲜松茸。

如今,卡尔宗民宿的客人主要来自广州、云南、杭州和成都周边。平日里,民宿由德卓和丈夫照料,稍忙时候,会以每人150元/天的价格聘请村人来帮忙。

迎来送往一批批旅客间,德卓成长了不少。结合自己的经历,她向日头村更年轻的一代建议:“要做成一件事,激情和热爱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强大的内心是战胜各种困难的良药。”

有人喜欢称德卓为“创业者”,不过她更喜欢“乡土守护人”这个称呼。在她内心深处,回报家乡是一生都要做的事,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日头村急需年轻力量的加入,自己甘愿成为这样的力量,尽最大努力守护好这片乡土。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初衷,当所有人都以为德卓的目标就是创办卡尔宗民宿时,她却频频摇头,发出了宣言:“我只是以民宿为支点,养活自己的梦想!”

保护生态是梦想的旷野

七月末,来自杭州的团队入住了卡尔宗民宿,一场有关高原生态系统的探索从这里开启,德卓的梦想刚好与这支团队有关。

这是一支通过亲子学堂关注自然生态的团队。早些年,德卓就认识了这支团队,多番接触后,她深受触动,决定引进其理念和方法,保护好日头村的自然生态。时间久了,这些理念和方法产生某种默契,推动德卓奔赴梦想的旷野。

走进卡尔宗民宿,一楼公共区的植物标本颇有意思。架子上、墙壁边,一个个精巧的相框中,几十种植物的色泽和触感被完好保存,加之《藏药晶镜本草》《青藏高原山水文化》《野外识别保护手册》等专业书籍的摆放,德卓的梦想轮廓逐渐清晰。

“它们都是我的宝贝!”德卓介绍,这些标本和书籍是卡尔宗民宿的灵魂,也是构成慈培仓微型生态自然博物馆的基本元素。

何为慈培仓微型生态自然博物馆?德卓将慈培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设在民宿,通过展现日头村村落形态、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在吸引客源基础上,以“民宿+博物馆”的做法,做好周边地区生态文化的收集记录和研究展示,进一步奠定日头村人的文化自信,从而高效持久助力日头村的乡村振兴。

与日头村打了三十多年交道,德卓清楚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明白村人看云识天气、感风知冷暖的本领。总的来说,春来秋去中,日头村与大自然早已和谐共生。正因如此,当德卓初遇那支杭州团队时,保护日头村自然生态的梦想就启航了。

“慈培仓”有着长寿之意,德卓希望以此为名的微型生态自然博物馆能产生长久的力量,为日头村的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留下点新的东西。

“花花草草还能这样保存”、“我也可以试着做标本”、“日头村又多了个特色”……慈培仓微型生态自然博物馆建立以来,这些声音是德卓最喜欢听到的。德卓表示,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当这份力量引起村人好奇时,日头村就有了新的盼头。

许是德卓的力量产生了效应,许多村人对家乡的印象已经有了改变。行走在日头村里,村人的惬意闲聊中也能听到“美丽的日头村”、“有希望的日头村”等词组。然而过去,这些悦耳词组曾一度被“偏僻落后”代替。

村人对家乡印象有进步同时,德卓不忘提升自己。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她一样没落下,为了做好实践,她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与村里的大学生一起研究适合日头村自然生态发展的方法和路子。此外,她还为日头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文资料。她直言,记住乡愁不能缺少文化,传承文化离不开资料收集,唯有明白其中关系才能更好守护好日头这片土地。

午后,雨停了,卡尔宗民宿边的山坡上,白的、粉的、黄的花更显精神了,一簇簇绿草间,小昆虫们也开始了嬉戏。看着这惬意的一幕,德卓明白,要更好记住乡愁,高效赋能日头村乡村振兴,打造全州首家高原植物主题民宿的步伐得加紧了。今年年底,她计划让收集的植物标本达到100种。这有点困难,但她表示会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