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8月24日

“石榴籽”工作室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康定市炉城街道光明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式新格局

图为光明社区工作人员慰问老人。

◎甘孜日报实习记者 冯丽娜 文/图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以来,康定市炉城街道光明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一联谊三落地”工作法为重点,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实践行动中,1606名公职人员联谊社区户家庭。其中,1498名公职人员联谊本地家庭,48名公职人员联谊97户各族居民家庭。

在实际工作中,光明社区结合市域治理“五治”工作要求,创新载体,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抓手,完善“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机制,统筹辖区26个支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据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霞介绍,按照市域治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示范”的目标,光明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网格化管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此外,在“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中,康定市级领导率先与辖区低保户结为联系家庭,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各民族的交融、交往、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中,我们社区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引导辖区各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共同构筑精神家园。”刘晓霞说,光明社区坚持党员学习“先一步”,利用“学习强国APP”“情歌故里党旗红”等平台开展好党员日常教育。

与此同时,利用“三会一课”“道德讲堂”“居民学校”等平台,以居民微信群为载体,每月宣传一次政策法规、重要会议精神、惠民政策等,推动群众学习“全覆盖”;坚持辖区宣讲覆盖常态化,健全群众宣传教育机制,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宣传月周日”等活动为契机,着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利用传统节日邀请各族群众参加节日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引导,营造“民族团结进家庭”的浓厚氛围。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入户宣传相关政策,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光明小区住户李先生对社区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此外,光明社区还不断壮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楼栋长、“红袖套”等群防群治队伍,精心打造“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党员户”四级联动的网络治理体系,设立“楼栋红管家”,充分发挥“红管家”在小区管理中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示范员作用。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全面提升基层网格治理效能,科学设置10个网格,利用网格员、楼栋长,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类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把排查出的各类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矛盾不出院落不出网格,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据统计,自开年以来,光明社区协调解决沿河西路94号陈女士商铺电线串线,西二巷20号2栋院坝里的水房被占用,西大街77号2栋住户姜女士下水管道破裂等问题100余件。目前,社区楼栋管理逐步规范化,流动人口管理逐步精细化、环境卫生逐步整洁化,社会治安稳定安全,辖区各族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2014年光明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2年底在“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中,获得全州“优秀石榴籽工作室”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社区还设立了一个“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办不成事”受理窗口主要是针对群众的困难诉求社区无法办理的情况下,将由社区将群众所反映的困难诉求移交到相关部门,社区在办理事项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打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工作服务区、咨询查阅区、文化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构建“社区党支部+专业化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在职‘双报道党员’”的志愿服务联动体系,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让社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平台。

“服务群众没有终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真心、用真情为辖区群众服务。”刘晓霞表示,下一步,光明社区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将民族工作与市域治理工作有效融合,守正创新、细化工作职责,继续落实“一联谊三落地”工作法,引导社区各族群众系好民族同心结、唱好民族团结歌、走好民族和谐路,努力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