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8月31日

跑马山上的儿时故事

◎张翼安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一首《康定情歌》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康定,带回到跑马山,带回到儿时往事。

家搬到跑马溜溜的山上

康定城,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茶马古道节点,自古就是涉藏地区通往中原的门户。跑马山在康定东南,高大巍峨,耸入云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此,深情地赞叹,称这里是:“海外仙山,蓬莱圣地”。今天当有人们听到《康定情歌》,特别是亲自来到康定、到过跑马山时,一定会最喜欢它,可是如果把时间定格在五十前,康定是落后、人少、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比较差的代名词,我家当年就住在跑马山上,说真的没有一丝的浪漫与美好。

当年,父亲所属部队家属大院在康定城里,为了避免家属与小孩在大院闲走,让军人专心工作,部队决定将家属都搬到郊区的跑马山,但家属们大都不愿意搬迁。1967年初春,部队召开家属搬迁动员会,结果没有人响应。作为部队首长,父亲回到家中与我母亲协商,母亲异常反对,可是我听说要搬那让人向往、羡慕,神秘的跑马溜溜的山,非常高兴,巴不得第二天就去,天天上山玩多好啊,于是就站在我父亲这边。母亲拗不过我们父子,于是我们成为第一家从部队大院搬到跑马山的带头者。

此时“文革”开始不久,到处都是各种运动,不满八岁的我就与跑马溜溜的山结成了朋友,朝夕相处,直到1972年才与它分别。

一副小扁担

将要搬进的家属大院,到了之后才知道多么荒凉,离城、市场、学校、单位等等都非常远的,没有汽车、自行车,出入全靠双脚步行。厕所是四面透风、屋顶漏水的木板结构,离地面很深,从上往下看会感到很害怕,冬天小便结冰,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去。

住在跑马山上,吃水是最困难、最痛苦的事情了。因为没有自来水,所以需要走到山上一公里外的地方,用小勺子一勺一勺往铁桶里舀水。一到冬天,雪下得很大的,经常超过半米厚,还有各种野生动物,甚至有熊出没。山上的小溪已经上冻了,结了厚厚一层冰,每次去打水都是需要带着工具打出窟窿,才能取到水。

姐姐去参军,父亲经常出差,大多数时候家中就只剩下我与母亲。母亲身体不好,加之旧社会缠过小脚,路走多了也疼痛难忍,因此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落在我这个不满8岁孩子身上了,当然包括上山挑水。

为了让我幼小的身板能担得起水,母亲找了一个锄,把锄头取下来,耙子削了,再根据我的身高修理一番。工具备齐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挑水生涯,现在回想起来竟挺有趣的。扁担水本来是应该担在肩上的,可是因为我不会,其实是怕疼,就把扁担放到了背上,弯着腰,弓着背,一高一低走在山路上,桶和扁担摇来摇去,到家时就剩半桶水了,母亲看到了却也没有责怪。

慢慢的,我也学会挑水,扁担也由锄头扁担换为竹子扁担,那一对小油漆桶也换了稍微大的,最重要的是我挑水的姿势明显好了很多。但是,路还是那条路,坡道陡峭、窄小,遇到刮风、下雨、特别是下雪经常会滑倒摔跤,现在已经记不起连人带桶滚了多少次了,水桶摔坏了多少个。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那次,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眼睛都无法睁开,可是家里一点水都没有了,母亲得了肺气肿几乎天天要熬中药的,于是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大雪上山挑水。雪已经把路全部覆盖,下山时我连人带桶掉进了一个坑中,无法动弹,更可怕的是整个山上都没有人来挑水。

此时的母亲,左右不见我回来非常担心,她急冲冲到邻居家讲:“翼安去挑水已经好久没有下山回来了”。幸亏大院邻居在山上找到我,把我从坑内拉出来、背了回来,并给了我们应急的水。

十一岁上小学

本来7岁就到了小学的年龄,可是文革时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加之父亲被请进了“学习班”成天批斗,我这样的孩子学校更不可能收了。每到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学校上课,心里难受极了,与大人闹过、自己也哭过,不知道有多少次,甚至埋怨、记恨父母。

1970年,我马上就要十一岁了,别的孩子小学都快学毕业了,父母到处找关系托人,才让我进了学校的大门。那天一大早,母亲就叫醒了我:“翼安快起床了,吃完早饭带你一起上街,去商店买新衣服。我从床上噌的一声,马上起床了,因为那个年代只有在过年时,大人才会给孩子添新衣服的。母亲特别高兴,走起路来比我还要快,从背影完全看不到母亲脚的疼痛,至今记忆犹新。母亲上街给我买衣服行走在街上情景,我一辈子忘不了。

“翼安,你怎么了?怎么不睡觉?一晚上折腾过去,折腾过来的?”父亲问我。

“孩子终于可以上学了,他应该是兴奋的彻夜难眠。”母亲抢先回答。

是的,我兴奋的一夜没有睡着,天还没有亮,便背起最喜欢的军挎包,拿上母亲给我的蒸馍,连蹦带跳地向学校走去,虽然需要风雨无阻自己走路去1个小时才能到达。所以,看到今天的孩子被爷爷奶奶送去上学,总会感慨他们是多么的幸福。

可是这种开心没有持续很久,像是命运故意的刁难。因为上学晚,成绩就差,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加之父亲曾被送“学习班”,老师同学们都不待见!不管怎么努力,老师都不会认可,同学们也不跟我玩,所以当时的我沉默寡言,非常忧郁。

这些故事,讲给孩子时,她都是一连不解问号:老爸你真傻呀,那么远,为什么不骑车?为什么不办一个公交卡?为什么自己还带上中午吃的?为什么爷爷、奶奶不去接你?为什么在小饭桌用餐呀?你上学他们这样对待你,歧视你,你怎么不去找学校找、找教育局、找媒体反映情况?

在跑马溜溜的山上趣事

当然,山上居住的那些年也是有很多趣事的,虽然50多年过去,仍然记忆犹新:上山砍柴、摘花椒、扒芫根、刨萝卜、挖土豆、在地上翻烟盒、小孩子们在地上跳房、捉迷藏、跳忠字舞等等。

那时孩子们都喜欢糖纸、烟盒、子弹壳,谁的多,小伙伴们都是围着他转,我把漂亮的糖纸、烟盒、子弹壳,私下偷偷给领头的孩子,这样就不会被孤立,玩起来就比较开心。因为物质极度匮乏,大人一般不会给零花钱,如果嘴馋了,就要自己想办法。放学、放假、或者是吃饭后,约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起去捡破烂,旧铜铁、旧书报,凡是能卖钱的,都愿意去捡,卖完之后还要比一比谁的多。吃到自己劳动买的小食品,那个于开心、高兴劲别提了,可能现在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和想象的。

最难忘的应该是砸石子了。先用轮胎的橡皮做一个椭圆形的圈,然后捡来大的鹅卵石放到中间,用铁锤砸开成为小的方块,收购单位是按立方尺寸来计算。虽然辛苦点,还要经受得起太阳晒、风吹雨淋,有时小铁锤还会把手砸流血,但能够自力更生,挣钱来买自己喜欢看的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等等,也就不觉得苦了。

今天社会发展是发展了,但我仍然相信,少年强、中国自强。应当提倡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扬艰苦朴素、乐于吃苦的精神,这样走向社会才能担得起责任来。

跑马山上的那花、那草、那景依然在那里,康定与美丽的跑马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旅游,曾经的历史逐渐被淡忘,成为久远的传说……可是,当听到电视机、广播、还有广场舞响起那首熟悉动听的《康定情歌》,我总会心潮澎湃,那是属于封尘的童年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