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五版)
“1987年,我就开始跑泸定到成都的运输,开过货车、跑过客运。”8月20日,陪同采访组重走二郎山老公路的泸定县文旅局司机董德超感慨连连,凉风顶、别托、长海子道班是他当年经常休整的地方。
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翻越二郎山。董德超说,虽然已通车,但二郎山公路常年遭遇暴雨、浓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滑坡、泥石流频频造成断道。正常情况下,从成都到康定,第一天住雅安,第二天才能到康定,如果遇到塌方断道,常常会被困在山上好几天。再加上二郎山公路部分路段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笔直崖壁,司机翻一次山犹如过一道鬼门关。据不完全统计,仅1975年至1983年9月,二郎山公路上就发生了交通事故136起。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二郎山隧道建设迫在眉睫。1996年5月25日,二郎山隧道正式开工建设。
开掘二郎山隧道的难度不小于修筑二郎山公路:隧道全长4176米,穿越8条大断层、数十个溶洞暗河、2000余米的岩爆大变形以及高承压水的地段,是当时中国在建公路隧道中,长度最长、海拔最高、盖深第一、地质状况最复杂、外部环境最艰险的“五宗最”隧道。
2001年1月11日,二郎山隧道全面建成通车。隧道绕开了二郎山上25公里的“鬼门关”,驾车仅10多分钟就避开了最危险的路段,从康定到成都,路程由过去的两天缩短至7小时。
谈到公路畅通带来的变化,在距离二郎山隧道数百米远的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46岁的村民肖福银喜上眉梢:“隧道建成后,通村路拓宽硬化,全村有50多辆大货车跑运输。我一年能挣20余万元。”
物流运输让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团结村“第一个吃螃蟹”种植蔬菜和羊肚菌,成立全州首个特色观光农场、发展大樱桃和核桃等林果经济,村民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提高到近2万元。
“有了钱,我们在泸定县城买了电梯房。”肖福银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村由臭名昭著的“飞虎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村民终于可以挺直腰杆过红火日子了!
进入新时代,修建高速公路成了甘孜人民的新追求。2012年11月,雅康高速开始施工。雅康高速公路全长约135公里,总投资230亿元。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提前9个月全线建成并试通车运营,结束了甘孜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施工中,二郎山高速特长隧道是全国建成通车的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隧址处于板块交界地带,穿越13条区域性断裂带,因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被称作“地质博物馆”。低瓦斯、岩爆、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施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让二郎山的通行时间再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如果说20多年前,主洞长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是国内最长的隧道,如今全长13.4公里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高速公路隧道则是它的3倍。
雅康高速与蜿蜒曲折、陡峭险峻的川藏公路相比,它将成都至康定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2天、7个多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
“想起往年杵坭坝,不由两眼泪花花。屋里屋外窄卡卡,户户都是竹篱笆;羊肠小道路难走,有病有痛无钱花……而今同样一个杵坭坝,哪家不是笑哈哈。漫山遍野樱桃花,房前屋后金疙瘩。游人多了没法说,挣钱就在屋檐下。修得广厦千万间,我唱山歌把党夸……”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山歌王子”吴全清自创的山歌道出了杵坭村交通变迁的真实写照。
通村公路建成,一座座水泥桥如长虹卧波大渡河上,即将建成的泸(定)石(棉)高速公路穿越杵坭村,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杵坭村不断将水果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充分发挥杵坭村茶马古渡口和亲河亲水亲田园优势,以观光农业、赏花品果、尝特色农家菜为载体,打造集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山歌文化为一体的“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00元,杵坭村从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县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村。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荣誉是战胜艰苦得来的。当初从驻地乐山到拉萨,进军的脚步声就是一首嘹亮的进行曲,这首嘹亮的进行曲至今还在我的耳边鸣响。”正如当年的女兵珊子在书中写的一样,这首嘹亮的进行曲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