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09月27日

建机制 重监管 实帮教

甘孜县司法局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和监督管理实效

◎州司法局

近年来,甘孜县司法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甘孜县实际,聚焦“建机制、重监管、实帮教”,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和监督管理实效,推动社区矫正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助力涉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

建机制,提升社区矫正工作“协作力”

结合地区实际将民族宗教部门纳入社区矫正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11个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整合资源,形成“1+5+3”社区矫正运行机制。

该局以智慧矫正中心为统领,推动工作智慧化。在全州率先建成智慧矫正中心,集指挥调度、视频督查、心理辅导、集中教育、技能培训、远程监督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智能管理,接收入矫、事项审批、日常管理、解除矫正等信息化运用。以中心司法所为依托,推动监管精准化。根据甘孜县地域特点,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分布情况,成立5个中心司法所,带动片区司法所,明确职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充实25名司法辅助人员,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及教育。以教育帮扶基地为纽带,推动帮扶个性化。在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协调下,分别在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甘孜县青稞产业园区、甘孜县珠姆果蔬高产栽培花园挂牌成立3个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建立“企业+牧民”“园区+农户”牦牛和青稞直采机制,切实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现实困难问题,形成极具实效的社区矫正对象帮扶机制。

重监管,筑牢社区矫正稳定“安全墙”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地域分布散、网络信号差、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及历史、民俗等原因形成的“枪爆隐患”等情况,强化日常防范管理、重点管控和风险化解,打通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神经末梢”。

该局聚焦人技共防,提升日常管理效能。运用“在矫通”“雪亮工程”、电子定位手环等,形成以“实时位置共享+在矫通位置上报+电子手环定位+雪亮工程视频点验”为一体的技术监管模式;落实村(居)民委员会和网格员协助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加入矫正小组、定期走访等形式,解决部分地区网络覆盖差以及虫草采挖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问题,进一步夯实社区矫正安全防线,提升社区矫正监管质量及效果。聚焦重点管控,防止发生安全稳定事件,着力突出法治教育、矛盾化解等工作重点,在重要工作时段,全覆盖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在矫通”上报动态,“面对面”入户核查等方式,牢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行踪动态、思想动态,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向“管得好”积极转变。聚焦风险化解,推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围绕三山一界、虫草菌类采挖矛盾等突出问题和重点时间段,联合乡(镇)党委政府、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全方位动态摸排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及家属的社会关系和思想动态、矛盾隐患、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等,确保矛盾隐患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分析研判,制定化解方案,明确化解责任人及责任领导,划定化解时间点,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后顾之忧,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热情和信心。

实帮教,当好社区矫正对象“摆渡人”

结合甘孜县社区矫正对象以本地人为主,外出意愿低、文化程度和法治意识较低及就业困难等因素,通过法治、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就业帮扶等,使其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社区矫正对象遵法守法意识,促进顺利融入社会。

该局以宣传教育“醒脑”,组建“甘孜红”普法宣传队,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利用自制宣传微视频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警示教育,提高矫正对象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引进甘孜州益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搭建社区矫正学习平台,录制藏汉双语法治课程和警示片,运用“在矫通”远程在线教育学习板块,系统发布藏汉双语政策法规,实现远程在线教育学习、申请法律援助等功能。以心理矫正“提神”,将心理矫正作为重要抓手,成立全州首个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室,配齐软硬件设备,聘请本地精通藏汉双语善于沟通疏导的德高望重长者、退休政法干警及社会知名人士作为特邀心理辅导员,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联合科技公司上线心理测评、远程教育和远程心理辅导服务,实现心理辅导全覆盖,切实筑牢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防线”。以帮困扶助“暖心”。充分发挥三个帮扶基地作用,利用“企业+牧民(社区矫正对象)”“园区+农户(社区矫正对象)”牦牛和青稞直采机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既能就近就业,也可顺利解决自家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社区矫正对象增收致富。同时,三个基地定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至2023年,提供青稞种植、果蔬花卉种植、牦牛养殖等培训52人次,解决15名矫正对象就业问题,占比53.6%,通过直采机制带动社区矫正对象销售青稞10余吨,牦牛20头,人均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