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3年10月27日

基层河湖管护难题的种种新“解法”正在甘孜各地涌现

“解放模式”落地甘孜,开出什么花?

◎宁蕖

每隔一段时间,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溪古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刘毅就会驾着打捞船,带着水电站的专业打捞队员到库区及周边河道上清理漂浮物。

这些河道中有不少流经九龙县呷尔镇呷尔村。该村的村级河长吴扎西巡河时,常与打捞船偶遇。在巡河护河上,他们已经合作了一段时间。

今年以来,四川在全省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同时鼓励各地创新管护做法,不断丰富乡村河湖管护具体举措,推动农村河湖治理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刘毅与吴扎西的合作,就是甘孜州的创新做法之一。

以“解放模式”为基础,结合地方特色,探寻本土方案,基层河湖管护难题的种种新“解法”正在甘孜各地涌现。

力量做“加法” 巡护有了更多“眼”和“手”

呷尔村辖区内河道众多,九龙河、伍须河、三道桥河、热枯河4条主要河流的流域长度就有79.52公里,加上毗邻的溪古水电站库区,巡护范围之大,让吴扎西一度焦虑于“根本管不过来”。

学习“解放模式”,呷尔村也拉起三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宣传、保洁等。有了帮手,吴扎西感觉“松了口气”。

不过,实践下来,吴扎西发现,“标准版”的“解放模式”难以全覆盖该村的河湖管护需求,“比如我们有些河道很宽,村民组建的河湖保洁队没有专业设备,要清理河面垃圾难度很大。”

甘孜州地广人稀、水系众多,全州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流有882条,占全省河流近三分之一;湖泊144个,其中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9个,占全省同类湖泊近三分之二。地理水文条件独特,“标准版”无法覆盖的难题有不少。这些问题经上级河长反映汇总,在州县层面寻求创新“解法”。

对于呷尔村的难题,九龙县决定由县水利局协调溪古水电站的专业打捞队,与库区周边的村子建立合作关系。

“这支队伍有12个人,还有专业打捞设备,可以有效补充基层河湖管护力量。”九龙县水利局副局长赖晓河说,目前打捞工作是根据各村上报的打捞需求不定时安排,“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常态化打捞机制。”

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也与紧邻的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建立了协同机制。今年截至8月,双方已协作打捞垃圾1600余吨,推进辖区内大渡河流域生态保护。

如果说专业打捞队的加入为基层河湖长添了更多“手”,泸定县泸桥镇沙坝社区将物流从业人员纳入管护队伍,则让基层河湖长有了更多“眼”。

“物流从业人员会频繁往来于社区不同点位。我们鼓励他们在工作中观察河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泸定县水利局局长万俊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通过上述人员发现上报后清理处置的河道垃圾已经有1000多公斤。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湖泊管理保护工作,鼓励设立民间湖长、湖长监督员、湖泊志愿者,全面加强湖泊管护队伍能力建设。”甘孜州水利局副局长马丽涛说。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