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周燕
在雨后湿润的松树林间,看到一堆枯黄针叶下“炸裂”开的泥土,快手主播“迷藏卓玛”趴在地上,用木棍一点一点地挖开“炸裂”的泥土,将一朵松茸小心翼翼挖了出来,轻轻掸去泥土后,又将那堆泥土抚平掩埋。“埋起来,明年再长!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要把最好的松茸给你吃。”说完,“迷藏卓玛”就把刚采挖的松茸送给了一起上山挖松茸的粉丝朋友品尝。
这是“迷藏卓玛”的短视频中的一组镜头,也是她作为网红主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挖虫草、采松茸、香港敲钟、《时代》周刊上榜……1997年出生于稻城县赤土乡贡沙村的“迷藏卓玛”原名叫格绒卓姆,她在网络平台上给自己取名为“迷藏卓玛”,意为迷人的藏族姑娘卓玛。她在全网有着400余万粉丝,是快手“幸福乡村计划带头人”之一,并因此走出大山到清华大学培训。
2017年,格绒卓姆看到其他年轻人都在玩“快手”,便也注册了一个号。后来,她上传了第一条“挖虫草”的短视频,第二天打开手机一看,她惊呆了,50多万的播放量,新增粉丝数千,还有几百个粉丝私信问价采购。在“快手”上的“第一桶金”,格绒卓姆就赚了2000多元,这相当于她的小饭馆一个月的收入。
发现拍短视频有助于卖虫草和松茸后,格绒卓姆借着这个契机,开始拍摄小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尤其是挖虫草采松茸的生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松茸西施”。粉丝越来越多、产品越卖越好,格绒卓姆没忘了村里的乡亲们,帮村民卖滞销松茸干片、卖新鲜虫草……
有了直播卖货渠道后,为解决农特产品的品质问题,格绒卓姆和丈夫老杜成立了合作社,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当虫草和松茸季来临的时候,合作社以高于收购商的价格,把村民手中的虫草和松茸收购起来,进行统一包装集中销售,在稳定货源的同时,也让村民们收入翻了近1倍。
“一年直播下来能有几万订单,我们合作社一年的销售额有四五百万。”格绒卓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迅速打开了家乡虫草和松茸的销路,于是自家的、连同亲友及周边村民家的虫草和松茸都销售一空。她不但帮助村民解决了虫草和松茸滞销的问题,还打破了高原上大山里的农特产品完全依赖收购商定价的局面。
“我记得我有一次生病在县上住院,没在村里的那两天,收购商乘机压价。”格绒卓姆告诉记者,她七八岁时就开始上山采虫草挖松茸,无论刮风下雨,天还没亮就出门翻山越岭找虫草、挖松茸。她知道村民的不容易,明白挖松茸的苦。所以,她即使不住院也要坚持去村民家收购松茸。“我不忍心看着乡亲们再吃亏。”格绒卓姆说道。
在直播间,粉丝们和“迷藏卓玛”热情互动,纷纷下单购买产品。不少网友还在直播间留言:“迷藏卓玛推介的产品货真价实。”“我们信得过你。”……
格绒卓姆名声在外后,也有很多公司、机构来找她签约直播带货,但都被她一一拒绝。“我掌控不了这些产品的质量,如果把不好的东西卖给粉丝我会良心不安,不开心,我只想挣踏踏实实的钱。”
成为“网红”后,格绒卓姆并没有“转型”的想法,她依旧只想记录自己的生活。她说:“我喜欢现在的生活,也希望留在家乡帮助更多的人。”除了挖虫草和松茸的视频,格绒卓姆也会发一些展现家乡风土人情的视频,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民族服饰等。
“我希望通过短视频吸引更多朋友来稻城体验生活。”格绒卓姆告诉记者,她在家里新修的房子里,特意为粉丝准备了6间客房。“我的成功全靠粉丝支持,只要是‘迷藏卓玛’三级以上的粉丝到我家来,住宿全部免费,这是我感谢我的粉丝的一点小心意,欢迎大家来稻城旅游。”
2019年7月,格绒卓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前主要是帮着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成为党员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带领村民致富外,还负责森林防火、宣传家乡等工作。“我特别骄傲,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身上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我的家乡美,守护好青山绿水就是守住金山银山。”她笑着说道。
作为95后“新农人”,也是村子里的第一个“村播”,格绒卓姆拉近了村民与市场的距离,让家乡的特产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也让直播与当地产业发展互通互融,形成“直播+产业生态”的协同效应,带动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现在已是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的她,将继续扎根自己家乡,继续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