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一方面,以“法治账图”作为依法行政重要抓手,推进质量监督全面深入,完成国道549线石棉(雅安界)至九龙段公路工程等19个建设项目质量备案和43个工地试验室备案,质量备案办结率100%,并对泸石高速等11个在建项目开展6大类39项指标抽检,共抽检19504点,总体合格率98.5%,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较好水平,较去年总体质量指标上升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推进运行监测提质增效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常态化视频监控国道18个点位、5个重要构造物和4个超限站、2个客运站、木格措旅游风景区、高速公路运行状况,持续加强建设中高位视频监测点,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和安全应急支撑能力,并储备应急抢险队伍72支1887人,应急抢险机械239台,客运车辆100辆,货运车辆40辆。
此外,重管养严执法双向发力,通过开展全州国省干线路域环境和不规范标识标牌专项清理整治,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通过梳理国省干线112处易断道和60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路段、制定安全措施50条等,隐患治理扎实有力;尤其是针对岁末年初这一历来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关键重点时段,我州紧盯管好“人和车”两个关键环节,强力推进普通国省干线路域环境治理、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道路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
交旅融合,为民服务应变向新
“我们规划了166个停车位、33个充电桩,其中,600kW的全液冷超充桩计划设置了5个!”大雪节气,走进国道318线新都桥“摄影天堂”主题服务区,尽管地冻天寒,但进入装修阶段的现场仍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对此,甘孜交城投建设负责人介绍,加紧建设中的新都桥主题服务区只是“世界最美景观大道”服务提质的缩影,除了配齐足够的充电桩,其余配套服务也将抓紧跟上。
像这样各具特色、提供多样服务的点位,在国道318线及理塘至亚丁公路沿线一共布局了14个,涵盖5个主题服务区、9个重点服务区及“N”个沿线补充服务点,充电加油、环保厕所、商超餐饮、供氧设施、停车区域……几乎是所有点位的“标配”。“听说明年实现1小时停车如厕2小时充电加油,我们电车车主的里程焦虑没了,敞跑川藏南线全程的计划提上日程!”正自驾在康定市鱼子西村打卡冬日贡嘎雅拉双雪山的重庆人武子君极为期待。
众所周知,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川藏线历来被视为“世界最美景观大道”“国民公路”,自驾游爱好者们更因其一路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致,津津乐道“此生必驾318”。但人气走高的同时,沿线不同程度存在服务设施总体稀疏、服务体验感较差、公厕环境参差、车多桩少车位紧张等短板难题。如今,这一薄弱环节正逐步完善,补齐服务设施及服务能力弱项的系列举措正不断落地。
今年以来,我州深入贯彻省、州委关于打造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示精神,牵头承办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启动川藏南线暨理塘至亚丁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5+9+N”服务设施体系,打造绿色低碳“电走廊”、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服务环境……推动沿线运输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世界最美风景道、国际生态旅游新地标。
近年来,我州通过一系列应变向新的务实举措提升人民至上的服务品质,在大力推动交旅融合发展促进各地游客体验感更好更舒适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州大批村寨乡镇得益于愈发密织的交通“毛细血管”,广大农牧民群众不仅享受着“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车”的便利,其中不少还借此深耕交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走出“高寒高海拔阻断”,摆脱“深贫连片桎梏”,乡村振兴有了新抓手。
串联沿线好风光、快进原生态藏寨、畅达手工艺之乡……自今年2月,德格县X092丁都桥-麦宿镇幸福美丽乡村路新改扩建工程提上日程以来,“窄道慢进、出入不便”的局面开始改变;不出两年,漫游麦宿镇这一“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的旅程,同沿途农牧民群众的出行、麦宿“手造”的出山都将变得更为畅安舒美;此外,“道路升级”还利于带动产业加工体验、产品直供直销、民俗吃住体验、观景休闲漫游、非遗文化熏陶等领域跃升。
听说要修路,麦宿镇美丽村村支部书记降拥彭措很是高兴,“相信道路新改扩建后,会给我们美丽村带来更多‘美丽机会’,像藏寨民宿、中藏药材、手工产品、自然风光同国家级非遗德格卓且麦宿锅庄都能被更多人看见,同时还能推动沿线特色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真正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现下建民宿的、办餐饮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盼着新路成为引来游客的舒畅路、物流运输的快捷路、助民增收的振兴路、风景靓丽的生态路!”
如今,遍布农村牧区、连接城乡藏寨、纵横捭阖交错的农村公路及配套客运网络,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公路修到家,客车开进村,更开到了群众“心坎上”。坐农村客运班车出门办事成为色达县歌乐沱乡村民的首选交通方式,村民拥吉说:“自从有了农村客运,我在家门口就能搭车往返县城买粮油蔬菜和日用品,太方便了,车票也便宜。”
甘孜州地域广大,农牧民居住分散、隔山跨河,群众盼望着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这一民生热点是全州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些年,随着我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支撑乡村振兴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不断推进,更多农牧民群众有了安全、便捷、舒适、普惠的出行服务。
今年,色达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并获评第二批“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理塘、稻城2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州建成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112公里、美丽乡村路工程140.8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工程54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872.35公里,新增定制公交线路9条,完成交邮合作线路17条,建设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25个,“金通·交邮驿站”1130个,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131辆、出租车23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