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图 甘孜日报记者 冯丽娜/文
春天不仅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3月14日,记者走进稻城县俄牙同乡牙垭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整整齐齐的田垄上,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撑起褐色“小伞”,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菌床上,散发着勃勃生机。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们拿着小刀、提着篮子穿梭于菌垄间,小心翼翼地将采下的肥厚鲜嫩的羊肚菌放进篮子,丰收的喜悦映满脸庞。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被称为“菌中之王”。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
“目前,羊肚菌行情稳中向好,新鲜羊肚菌每斤的收购价在50元左右,烘干后的羊肚菌每斤价格达到350元,每亩产量300斤,预计纯利润近一万元。”看着满满一篮子的羊肚菌,村民泽仁多吉乐呵呵地说。
除了牙垭村,在俄牙同乡的同乡村和下同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均是一派忙碌景象,一大批羊肚菌迎来采收旺季。
“今年是我家第六年种羊肚菌,共有5亩,预计收入近8万元。”种植户四郎泽仁告诉记者,每年11月底开始栽种,来年3月份陆续成熟。采收后的菌子可以自己拿去销售,也可以通过村里回收,销路非常稳定,对他来说种植羊肚菌很放心、安心。
现在,俄牙同乡产业大棚成为绿色田野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生动诠释了颇具泥土气息的“大棚经济学”。俄牙同乡党委书记罗绒格勒表示,下一步,俄牙同乡将持续推动羊肚菌产业在全乡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果说羊肚菌是外来“落户”地里的“宝贝”,那么“亚丁飞鸡”则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致富鸡”。
2017年12月,俄牙同乡同顶村有了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主要业务便是“养鸡”。
“‘亚丁飞鸡’是我们稻城本土的一种藏香鸡,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已经申报了地理商标。”谈到养殖产业,俄牙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格次仁非常自豪,“近几年,同顶村合作社的藏香鸡年出栏量超过了2700只,周边几个旅游景区的许多餐馆都上门收购,可以说供不应求!”
“亚丁飞鸡”成功“飞”到各地游人的餐桌,而合作社的负责人顶真汪堆则盘算着如何同县里产业布局相融合,实现“内部挖潜”。
“计划创新养殖模式,由合作社提供雏鸡,农户来饲养,雏鸡长大后合作社再回购销售,形成养殖、回收、销售为一体的养殖生产供应链。”
与此同时,该乡境内向英村、下同村、牙垭村、俄眉村、同顶村五村联动打造的千亩花椒基地品牌正打响全州。
如今的俄牙同乡,大片的“瘠山”逐渐变为“金山”,特色产业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俄牙同广袤的土地,鼓起了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