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4月26日

秋加措:继承和弘扬藏族音乐是我的一份责任

秋加措老师体验民间舞蹈。

(上接第五版)

正式创作

毕业后,秋加措开始从事音乐的创作,器乐曲的创作还算不错,几次在全省评比中获奖。而歌曲的创作一直没什么建树。

那时,秋加措最主要的困惑是不能把控歌曲的民族风格。通过几年的实际创作实践,他才真正发现,过去十余年对音乐的学习,只注重了对理论对书本的学习,而完全忽略了,或者叫着完全没意识到,对民族地区音乐传统的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从事民族音乐创作的人,如果只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够系统地了解民族的各类音乐传统,不能深入地对这些音乐进行研究,那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音乐创作者。一个只掌握理论而不了解民族音乐语言的民族音乐创作者,实际上他只能用一条腿走路,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民族音乐创作之路上的残疾人。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秋加措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整理各地各类藏族民间音乐,并对素材进行研究,研究不同类型音乐之间的个性和共性。例如: 锅庄、弦子、踢踏、热巴、山歌、情歌之间的个性与共性;西藏藏戏、安多藏戏、格萨尔藏戏和寺庙乐舞个性和共性,等等。力求深入学习和掌握藏族音乐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使之运用于创作实践,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一次系统性地对全国各类民间艺术的普查和收集整理工程。秋加措有幸担任音乐编辑,参与了音乐部分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全州范围,深入民间,用时三年,收集整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通过那次集成,秋加措对我州的民间音乐有了广泛了解,也开始有了深度研究。加之过去,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秋加措涌起,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的念头。

上世纪80年代,当秋加措还在学校学习时,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正当流行。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是轻音乐,也是流行音乐,秋加措也经常听他的曲子。与此同时,邓丽君的歌曲也传遍大江南北。这让秋加措开始思考,国内那么多歌手,那么多好听的歌曲,为何单单就邓丽君的歌曲那么受欢迎?他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在邓丽君的歌曲里,秋加措既看到了古典诗词的风韵,又看到了现代人喜闻的旋律。而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也具有这个特质。于是,秋加措开始探索民族音乐创作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路子。

坚定自己今后的路子后,秋加措开始有意识往这个方向努力,1990年,创作的歌曲《思乡情》、《故乡的炊烟》一经发表,即在涉藏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大家的欢迎,之后又创作了《美丽的达瓦卓玛》、《念故乡》等多首歌曲,也都收到很好的反响。

1998年,秋加措的工作有了变动,他从州文工团调到了州文化局任创办主任。这让他有了更多深入民间的机会和歌曲创作的时间。此时,秋加措的创作开始走向市场,社会上很多歌手也来找他作曲。这对秋加措是锻炼,也是成就。他不断尝试不同的歌词。在不断地探索中,2004年秋加措写出了旋律流畅,音调优美,适合男女老少演唱的歌曲《卓玛》。一经推出,即传遍大江南北。秋加措并没有因一时的灿烂而停止脚步,而是以更大的创作激情投入创作,陆续创作出广为流传的歌曲《香巴拉》、《姑娘走过的地方》、《流浪的情人》、《阿佳卓姆》、《魅力康巴》、《巴拉格宗》等众多深受百姓喜爱的歌曲。

在创作的同时,他也不断地深入民间,吸收养分。2014年,国家图书馆开展了民间集成。秋加措积极参与其中,在我州收集整理了70多个锅庄舞音视频素材。后来,秋加措又参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非遗项目,带领团队,在我州跑了两年多时间,收集整理200多个锅庄舞、100多首山歌。

2016年,拉萨地区开展拉萨河流域文化遗产抢救收集整理工作,秋加措受邀承担此任,带领团队深入拉萨及拉萨周边,收集整理拉萨的堆谐100余首,囊玛70余首,藏戏4部,对拉萨地区的民间艺术有了直接广泛的了解和研究,进一步丰富自己民族民间艺术知识库,为创作增添新的助力。

正是不断深入民间,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秋加措的创作才不断获得提升,获得全国“群星奖”和多次“巴蜀文艺奖”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培养传人

秋加措在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年轻的藏族音乐创作新人。

培养本土音乐创作新人,是秋加措到州文化局工作后开启的心愿。上世纪90年代,秋加措负责全州的文艺创作,在深入各县时,他感觉到我州各县文艺队伍中,编舞普遍不错,但音乐创作、制作是严重短板,很大的制约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他想如果能给各县培养一些音乐创作、制作人才,对各县文艺作品的创作、繁荣,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州内先后培养了色达藏戏团的巴春,州文化馆的扎西达瓦,道孚县文化馆尼玛泽仁等,目前他们都已能独挡一面,有力推动了我州文艺的发展。在州外先后辅导了甘肃甘南的华尔贡,甘南电视台文艺部的丹真,西藏山南的吾金才塔,目前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繁荣和促进当地的群众文艺活动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钻研,多年实践,让秋加措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创作出既具有浓郁民族风味,又让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向民间学习,深入了解民族的文化传统;二是向书本学习,争取一切机会去专业院校学习,音乐创作有非常完备的教材,必须沉下心,扎实学习,掌握硬实的理论知识。秋加措以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切忌急功近利,唯有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夯实基础方能稳步前行,抵达光明的殿堂。

寄语未来

秋加措退休接近10年了。

回望自己一生走过的路,秋加措谦虚地说,他算不得作曲家。那些写交响乐的,才是真正的作曲家。而他只能算是个歌曲作家。

秋加措将自己放得很低。他对记者说,让藏族歌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最大的是罗念一老师和才旦卓玛老师。他觉得,罗念一老师所写作品,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到90年代,甚至在21世纪,都是非常经典的。至于他个人,对继承和弘扬藏族音乐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因为,那是他的责任。

秋加措的想法是淳朴的,这方土地养育了他,所以,他必须回报。就如,当年,他带薪读书,因为领了工资,所以,他必须回到故乡。不管外面的待遇多高,平台多大。

因为是责任,所以秋加措不仅要求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永无止境,而且心怀整个民族音乐的前路。

退休后的秋加措和不少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接触。对某些年轻人中流行的“音乐可以自学成才”观点,并不认同。他认为,从事专职音乐的人,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刻苦的学习,才能站得稳,走得远,否则只能成为匠人。为此话题,秋加措和不少人争论过。

结束采访时,秋加措依然放不下藏族音乐的未来。他再次寄语年轻人们:向民间、向书本,同时吃苦!

相关链接:

秋加措,又名黄建康,藏族,四川德格人,1954年生人,1987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政协四川省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指挥,国家一级作曲。

先后独立完成“甘孜州建州50周年庆典”、“甘孜州建州60周年庆典”、“中国四川海螺沟狂欢节”、第四届“川、滇、青、藏、四省区康巴艺术节”、“色达县建县50周年庆典”、 “白玉嘎村银矿建成投产庆典”、新龙县与康巴卫视联合举办的“《康巴红》电视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全部的音乐作曲、编曲和录制工作;创作有《香巴拉乡城》、《东女神韵》、《金山银山》等大型民族歌舞剧;先后完成《中国民器集成·四川甘孜卷》、《四川民间歌舞集成·四川西部民间锅庄舞》、《四川民间歌舞集成·四川西部民间山歌集》、国家图书馆《四川西部藏族民间锅庄舞集》、西藏自治区非物中心《拉萨民间囊玛、堆谐集成》等的素材收集、记录、整理工作;作为艺术总监或音乐总监完成《游子的心》、《木里嘎卓》、《佛光》、《香巴拉在心中》、《道孚锅庄》、《炉霍锅庄》、得荣弦子《金色太阳谷》、电视片《赛马称王》、电视片《智美更登》、歌舞艺术片《魅力甘孜》、歌舞艺术片《我的金马草原》等众多音带或光盘的编辑出版。

作品多次在国家和四川省重要的音乐评比中获奖;舞蹈音乐《牧笛》、《春到康巴》获1985年四川省民族民间舞蹈会演作曲三等奖,《阿细嘎》获1994年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作曲一等奖,《雪灵》、《A·B》获作曲三等奖,声乐作品《思乡情》获1990年第四届“蓉城之秋音乐会”和1992年首届“巴蜀文艺奖”作曲三等奖,《吉祥的喜玛拉雅》获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作曲二等奖,《祝福中国》获第四届“蓉城之秋音乐会”作曲二等奖和1992年四川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声乐作品《流浪情人》获四川省第十三届“群星奖”一等奖;大型民族歌舞剧《东女神韵》获2009年全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作曲一等奖;声乐作品《卓玛》获2008第九届四川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和2009第六届“巴蜀文艺奖”作曲二等奖。声乐作品《香巴拉》获2013年全国“群星奖”奖和2010年四川省第15届“群星奖”一等奖;《乐园》获四川省第15届“群星奖”三等奖。

创作歌曲《卓玛》、《姑娘走过的地方》、《思乡情》《故乡的炊烟》、《卡瓦洛日》、《阿佳卓姆》、《巴拉格宗》、《香巴拉》等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广大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