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讯 初夏,巴塘县的苏哇龙乡苏哇龙村、岗达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放眼望去,连片的马铃薯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枝叶铺满田地,一垄垄紫皮马铃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紫皮马铃薯原种产于巴塘海拔较高的地区查玛贡村,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为了将这种优质品种推向市场并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优势,巴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进行种植。自2014年起,苏哇龙乡在沿金沙江一带的苏哇龙村和岗达村进行多次示范引种,并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模式,让原来的夏季种植转变为冬季地膜种植模式。这一创新种植方式让紫皮马铃薯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低温后,使其在春化阶段能更好地形成块茎结薯,从而实现高产、高品质。
在一系列的努力与科技的助力下,当地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热情日益高涨。岗达村的种植户曲扎看着自家地里丰收的马铃薯感慨地说,“今年种植的土豆非常好,个头大、形状匀称,定能卖个好价钱。”
据悉,截至目前,苏哇龙乡紫皮马铃薯的种植户已增至80多户,种植面积扩大60多亩。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收入可达万元,农户人均增收可达2万元左右。
“现在的地膜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还让马铃薯的品质和口感更上一层楼。”该县农牧局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笔者,“在马铃薯采收完毕后,我们还会进行大春杂交玉米的种植,通过轮作种植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下一步,巴塘县计划将紫皮马铃薯逐步培育成继南区辣椒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优势产品,使其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薯”,为这片田野带来更多的繁荣与希望。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