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舒
G318线进入武汉后,这里有名闻天下的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古德寺、东湖和汉正街等景点,让人十分向往,特别是民族英雄岳飞,还有许多志士仁人曾经在这座英雄城市留下了其光辉灿烂的足迹。
G318线被誉为国民公路,还被称为是“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中国景观大道,是一条由英雄修筑而成的百折不挠的天路。可以说G318线也是一条英雄之路,修路者、护路人、行路人都不乏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而武汉则以英雄之城与G318线这条英雄之路在长江边不期而遇。
岳飞忠孝伦理精神、岳飞诗文、岳家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返回故乡荆州时,曾经在武汉短暂逗留,的确看见许多与岳飞有关的历史古迹,而且还通过荆州友人新哥结识了岳飞的后裔,其中一位名金佗坊自称是岳飞第28代后裔,就居住在荆州。据他介绍,岳飞的后裔以四川、山东、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最为集中,加拿大、美国、韩国、朝鲜等国也有一些岳飞的后人。岳飞虽死,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永在。
岳飞一生为官清廉正直,他常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岳飞虽是行伍出身,但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在战斗间隙,亦与幕僚缘情吟咏,岳飞存留下来的诗词被明徐阶收录《岳武穆遗文》。有词三首、诗十六首流传于世。其中所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之千古绝唱,极具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每当民族危机时,为广大民众所传唱。
站在蛇山上北望,当年岳飞帅府就坐落在山脚下的老城司门口;在司门口东边,小东门(忠孝门)城内粮道街马蹄营,为岳家军马队驻扎地;小东门(忠孝门)外,沙湖东南角紫金山与刘家湾一带,曾是岳家军的大校场;沙湖东边岳家嘴,则是岳家军水军基地及其操练水军之所,“岳家嘴”地名由此得来;在蛇山尾向南眺望,岳家军中军营就设在大东门(宾阳门)外七官山(今梅家山)至晒湖边(今武昌南站)。
900年来,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无数的中华儿女,激励着古往今来众多的爱国志士。而甘当内奸、卖国求荣、阴险歹毒、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苟且之徒、奸佞之辈秦桧,却落得个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的下场,被永远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柱上。因此,孙中山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日月经天古今据,
江河行地三镇聚。
不负中华民族魂,
浩然正气英雄举。
武汉的英雄城市美誉不是浪得虚名的,从辛亥革命打响的第一枪,到八七会议的伟大转折,武汉从来不缺英雄的魄力,也不缺斗争到底的精神。
“英雄城市出英雄”。除了岳飞父子外,历史上,在武汉曾经诞生和生活过的英雄和名人不计其数:“八拜之交”中“知音之交”的主人公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天籁,而钟子期正是武汉蔡甸区集贤村人;明朝后期名将,“辽东三杰”之一的熊廷弼是江夏区人,镇守辽东17年,威震天下;张之洞曾在武汉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让武汉一跃而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辛亥革命第一枪”熊秉坤率领工程兵第一个响应,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1926年11月,34岁的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授课,并完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将农民运动火种撒向全国;革命伉俪瞿秋白与杨之华、陈潭秋与徐全直、王若飞与李培之等都在武汉工作和生活过,他们患难与共、信念坚定,为革命事业写下了浪漫一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汉英雄城市的美誉同历史上像岳飞一样风起云涌的许多英雄相关,更与武昌首义紧密相关。武汉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1911年武昌起义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让武汉更加扬名天下。
讲到武昌起义,不得不提保路运动。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独立,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漫步武汉街头,依然可以看到众多首义遗址,包括汉口的沿江大道历史街区、大智门火车站、共进会机关部旧址等,武昌的日知会旧址、三烈士就义处、工程八营旧址、楚望台遗址、起义门、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抱冰堂、拜将台遗址、宝通寺、归元寺等共10余处。
楚望台遗址公园位于武昌梅亭山,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楚王朱桢就藩后,在梅亭山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朱桢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有名的风景名胜地。今天楚望台仍然是武昌的高地,人们来到这里游览历史遗迹,凭吊辛亥英烈,是游客喜爱的文化休闲风景区。登台远望,但见高楼林立、车船川流不息,恍惚有穿越时空之感。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位于梅亭山左侧山岗,是武昌九个古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梅亭山拱卫武昌城,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迅速控制了中和门军械库,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和门居辛亥革命首义之功易名为起义门。起义门有着重檐歇山顶城楼,朱柱青瓦,斗拱飞檐,建有风雨长廊,刻录了大量的辛亥革命碑刻以及首义烽火群雕、碑林,游人沿着城墙可直达楚望台遗址公园,楚望台与起义门在这里完成了历史的相遇。
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清宣统三年(1911年),昌央法师主持扩建,定名古德禅寺。10月,古德寺僧众自发救护武昌起义的起义军,掩埋革命烈士,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嘉奖。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带随员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无名烈士公墓。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
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堂、罗马式天主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
1955年前,古德寺坐东朝西,总体布局采用汉传佛教三进院落伽蓝七堂布置形式,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其中圆通宝殿建筑采用框架体系,与以木构架体系为主的传统佛教建筑类似,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圆通宝殿显得明堂宽阔,特别是九开间的门更是延伸其公共空间,这种设计风格与阿难陀寺有很大不同。古德寺立面采用中国传统的四方形,而且在大殿内部处理上也是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以“间”字形为空间单位的处理手段。
在很多细节构造上,古德寺也采用了一些中国元素,例如圆通宝殿主塔刹,其刹顶极像由古代兵器“戟”的图案组成,中间为方天戟,两边为单牙月戟。“戟”与“吉”同音,应取汉文化的“吉祥”之意。古德寺殿顶四沿有96个莲花方墩,应该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每四个莲花方墩前立菩萨雕像,采用了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殿顶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
古德寺圆通宝殿殿堂顶部的明间起拱升高,并呈三角形,这与印缅佛寺建筑的“悉卡罗式”风格相类似;其贝叶花饰镶拼的火焰劵门及殿顶佛塔塔林风貌,这是典型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建筑特征。
在建筑元素选取上,也体现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古德寺殿顶九座塔布局讲究,从下面任何一个角度只能看到七座塔,这种参差错落的塔林格局都与东南亚佛教建筑类似。圆通宝殿墙面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建筑细部都是南传上部座佛教的经典装饰风格,这些可以明确表征出这是佛教建筑,充分再现了曾风靡南印度和东南亚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的平面四周为正方形单层外廊式殿堂,这明显借鉴了古希腊神庙的柱廊特征,这种建筑设计在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均有明显体现。圆通宝殿以挺拔围柱作为支柱,既显得雄伟大气,同时有效分散了庙顶的重力;而且在框架柱间还加进了一些修长的爱奥尼柱式,利用科林斯柱头,这些细节处也可见希腊神庙的风韵。
圆通宝殿在框架柱间采用一大二小呈尖劵拱的门洞,在立面顶部则配有比例合适的一大二小玫瑰圆窗的山花造型,与明间顶部三角形起拱相一致。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这是罗马风格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圆通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柱式构造与殿顶高耸的尖塔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哥特式教堂的风格,与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古德寺,都以为它是一座清真寺,尤其是其顶部独具特色的亭塔建筑,更使人增强了这种感觉。圆通宝殿的亭阁式佛塔形似透空圆亭,应该是在借鉴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加进了中国传统的阁亭建筑特色,这也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借鉴、吸收、融合的情况。
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亭山上楚望台,
千古人物史册载。
英雄城市说英雄,
三镇鼎足长江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