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6月06日

“香巴拉深处”快旅慢游

(紧接第一版)2023年度四川省重点新开工项目之一以及环亚丁交旅融合交通建设项目其一。项目起点为稻城县香格里拉镇,经仁村、俄初村、卡斯村、各卡乡,止于思子功村(川滇界),全长57.3公里,除了对沿线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外,还新建一条全长4.84公里的隧道,穿越俄初山;建设工期42个月,总投资估算15.1亿元,平均海拔4100米。俄初山隧道作为整个项目至关重要的一环,建成后,不仅将绕避38.5千米的越岭病害路段,节约车程至少1小时,同时也将避免冬季海拔3600米以上雪线带来大雪封山、道路结冰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缩短了香格里拉镇通往东义片区乃至南向出州的时空距离。

质效并举 攻破“层层关隘”

5月22日上午,记者在俄初山隧道进口处,只闻各种施工作业声此起彼伏,如一曲激昂的交响曲直窜入耳,近处的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操作机械,有的运输材料,有的维持秩序,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一道道忙碌的身影中,一位头戴安全帽、手拿卷尺和手电到处查看的年轻小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处厚度必须达到90毫米!”“这处必须防止洞顶掉渣!”……项目工班管理负责人“90后”的肖建,每天的工作就是“无死角”地遍查隧道基建及全部工班的安全生产情况。

“质和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肖建看来,俄初山隧道是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隧道既处于生态敏感区,围岩又穿越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涌水、大变形等状况时有发生。“今年3月,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围岩破碎、涌水量大,便曾出现两次塌方。施工方立即采取多种措施顺利度过地质脆弱带,很快恢复正常施工。后续施工中,我们将采取隧道作业机械化以及加强地质预报等一系列举措,保障整体质量和安全。”贾林说,掘进向前需要针对各项难题逐一攻破。而对于隧道出口一端省道463俄初山越岭段大修工程的建设者们来说,需要克服的则更多是山路崎岖及多变天气。亟待“提档升级”的路面上,数台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交替作业,工人们争分夺秒奋力加快施工进度。用平板振动器压实混凝土,用铁锹修整路面边缘……参建者们的脸上无不渗着汗,但眼神却专注异常。李师傅告诉记者:“目前各项工序施工,容易受到雨季影响,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各项技术指标都要进行严格检测,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后续路面施工提供保障。”

随着混凝土的逐渐硬化,一条平坦的道路雏形显现。据了解,省道463俄初山越岭段大修工程也是稻城县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交通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起于国道664线与俄安路交叉口,止于国道664线在建隧道出口改路附近,全长38.5公里,路基宽7.5米。

交旅惠民 铺就“幸福大道”

“交通是直接服务游客的‘第一窗口’,这个‘窗口’好不好,对游客至关重要!”杭州游客王胥感慨地说,近年多次打卡国道318线并漫游亚丁的他,发现稻城县交通运输网络的颜值、品质在同步提升,“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感,很直观强烈。一路山水相连,给各地游客带来“流动风景线”的畅行体验;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地干部群众,尤其是沿线农牧民来说,势必会带来一连串的复合效益。作为稻城县环亚丁交旅融合项目先导工程,国道664线稻城县香格里拉至各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承载着共富希望。

从图纸“跃”进现实的这条路,让干了27年村两委工作的香格里拉镇俄初村老支书汪堆感怀不已。他告诉记者:“以前,俄初村与东义片区的联系全依赖崎岖难行的山路,冬季大雪封山、夏季泥石流时有发生,村民们外出办事、探亲访友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这些年,汪堆“一路”见证了俄初村从闭塞到开放的变迁。他深切感知到“交通+全域旅游”融合项目“落地”带来的机遇。他不仅率先开办起了民宿伍拉民居,也积极动员村民发展藏式民宿、特色餐饮等接待“生意”,他相信俄初山隧道一通,游客会络绎不绝。

“现在,不少村民在项目工地打零工、增收入;待到整个改建工程竣工,稻城县香格里拉镇至各卡(川滇界)段彻底畅通,我们村除了有美丽的风景,还经营起了民宿、餐馆、农家乐等,再引进适合的农牧产业,农牧民不愁‘家门口’吃不上‘旅游饭’!”汪堆信心满满地说。稻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龙龙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打通东向与西香高速互连通道,大大提高过往车辆出行安全,实现与丽江、泸沽湖等景区景点的快速互通,不仅能提升稻城县域南向出州出川通行能力,还将通过与周边景区景点的交通互联、发展互动,为推进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装上“新引擎”。截至目前,国道664线稻城香格里拉镇至各卡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含俄初山隧道)已完成驻地和场站建设,俄初山隧道掘进任务顺利完成400米,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作业同样有序推进。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将全程控品问效并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努力将其打造成环亚丁交旅融合项目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