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周燕 文/图
重新打开1991年8月8日的《甘孜报》第一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条新闻是《我州一项多快好省的重点工程 康定升航电站全面竣工投产》。1991年新增三州开发资金后,我州集中两项资金28843.83万元用于能源建设,摘掉了9个无电县的帽子,并新建和扩建了康定瓦店子电站和升航电站、泸定陈家河坝电站、康定金汤河电站、理塘卧龙溪二级电站、甘孜打火沟电站、康定龙洞沟电站等一批骨干电站。
七秩时光,巨变雪域;光耀高原,“电”亮甘孜。甘孜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实现主电网全州覆盖,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发展格局,助力甘孜人民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织密“星光”点点
“康定升航电站在州内的电站中,以其规模大、技术新、建设快、投资省的事实,为我州基本建设战线树立了多、快、好、省的榜样,它对鼓舞我们在‘八五’期间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振兴我州经济开了一个好头。”据当时甘孜报记者徐开诚、王明阳、严晓鹭报道,1991年7月31日上午,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相关领导为康定升航电站竣工投产剪彩。
据王明阳回忆,当时他们在采访时了解到,原康定升航电站装机500千瓦,是在45年前建成发电的,1989年7月29日结束了它的使命,停止运行。1989年12月11日正式动工新建康定升航电站,在全体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努力下,一号机组历时1年零49天,于1991年1月29日建成发电。此后,建设者们继续努力奋战,大干快干,又用了3个半月时间,使二、三号机组投产发电。
“当时我们就感慨,这样高质量、快速度的水电建设在我州是第一例。”王明阳说,“后来,我们还采访了该电站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他向我们介绍了该工程的多快好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说起当年采访的情景,王明阳如数家珍。康定升航电站 (三台机组)总装机容量9600千瓦,而实际可发电为10500千瓦,是当时我州规模最大的电站。该电站建设速度快,只用了1年零8个月时间,在当时的全省同类工程中,用这样短的时间竣工也是没有先例的。该电站无论是在土建施工或在机电设备的选型、定货、安装方面,都坚持了质量第一的方针。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器等一系列新设备、新技术,在我省同类电站中首次使用。省里批准该工程投资1793万元,我州控制目标是1700万元,实际建成所用资金没超过1600万元。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当时我省建设这类工程,一个千瓦的投资额一般都在3000元左右,而我们这个电站的一个千瓦的投资才1660元,是当时全省最低造价标准。真心为该工程感到骄傲!”王明阳说。
这一时期,康定瓦店子电站、泸定陈家河坝电站、康定金汤河电站、理塘卧龙溪二级电站、甘孜打火沟电站、康定龙洞沟电站等一批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电站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点点“星光”照亮了甘孜大地。
“星河”灿烂的明天
春华秋实,斗转星移。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电力这颗光明的“种子”在雪域高原播下种、扎下根,成为照射在康巴大地的第一道光芒。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