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7月18日

九龙县多举措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上接第一版)

破“难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方向。针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抓什么”“怎么抓”的难题,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商会+同心工程+万企兴万村”全链条模式,形成发挥优势、典型示范、助力发展为一体的创建工作新实践。健全“三项机制”,健全畅通诉求机制、研判会商机制、落实反馈机制,建立30个诉求联系点,形成诉求清单和落实清单,运用“直办”与“转办”机制,统筹各类资源力量落实群众诉求,确保诉求件件有着落。协调解决困难诉求1061件,为民办实事222件,化解矛盾纠纷352件。汇聚资源优势,借助县侨联、知新会等服务基地和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充分发挥县级体制“内外”力量,调集统战“内外”资源,统筹发挥各类优势作用,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重工作成效,采取“党建+统战+商会”模式,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品牌、培塑形象、健全保障四项措施,拓展“同心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助推13户骨干会员企业向“发展好、全抱团、有品牌”的转变,商会凝聚力、组织力不断增强。

创“亮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强力量。以种好“五个石榴”为切入点,亮点打造“同心筑九·民族同行”品牌,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坚持主线+一线,种好政治引领“金石榴”。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管理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高度+力度,种好民生福祉“甜石榴”。持续实施“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争取民族发展资金3621.7万元,实施示范项目12个,建设示范村30个、产业示范基地10个,12个行政村实施了修路、建活动室等民生工程。实施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投入140万元实施民族文化项目10个,培养传承人100余人,创作普米山歌《阿依嬷嬷》、特色舞台剧《云上天乡》,开展“玛哒咪”文化、藏族刺绣传承保护。坚持基地+阵地,种好宣传教育“彩石榴”。积极打造“九龙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线上云平台,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建立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36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教育文化走廊等23所,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3个,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8所、教育基地3个、主题公园3个。坚持平台+补台,种好民族团结“圆石榴”。建立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窗口,建成户籍住房保障、创业就业保障、宣传教育保障、社会保障、法治保障等五大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强化+引导,种好平安“福石榴”。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共排查矛盾纠纷1096件,调解1087件,调解成功率99.18%,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构建。

余鸿杰/文 高秀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