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8月06日

明确权属和属性,甘孜州泸定县咱里村开启探索——

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沉睡的资产”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宁蕖 燕巧

7月24日上午,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的山道上,几辆旅游大巴打破了高原上的宁静。

大巴驶入一处宽敞的停车场。“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是村上2021年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修建的,是名副其实的帮扶资产。”咱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永昌说,今年初开始,这片停车场被甘孜州文旅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孜文旅商贸”)租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作为全省启动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试点以来的首个变现项目,咱里村的一小步,是四川的一大步。那么,四川这项试点的背景是什么?咱里村又是如何盘活这些资产的,有哪些新进展新思路?拉直问号,对于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和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来说,意义重大。

盘活的考量

十余年的扶贫和帮扶,四川农村有3000多亿元资产期待变现

“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最具潜力的领域。”谈到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探索,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给出理由。

所谓扶贫和帮扶资产,是指2013年以来,四川境内借助财政扶贫(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行业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其他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初步统计,目前四川乡村中,扶贫和帮扶资产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由于资金来源、建设主体不一,导致这些资产权属复杂。同时,加上此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聚焦在推动增收、增加就业等领域,扶贫和帮扶资产的管理不规范、盘活力度不足。为此,四川印发《创新开展扶贫和帮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