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正式启动省级盘活扶贫和帮扶资产的试点。《方案》明确,在宜宾、巴中、阿坝、甘孜、凉山和绵阳各选一个县开展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试点。每个县的试点村均为两个。咱里村因此被列入试点范围。
在泸定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咱里村经济条件和业态培育相对较好,是开展试点的理想村落。
先看经济条件。拥有2600余人的咱里村,脱贫人口280余人。经过3年的巩固衔接,全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脱贫户收入水平都位居泸定县前列,“能够担得起改革的风险和考验。”
再看业态培育。凭借毗邻雅康高速等优势,咱里村的特色农业和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等发展较快,是“泸定皇菊”的核心产区和“上观桥、下看湖、坪赏花”的网红打卡地。仅今年5月以来,咱里村就接待游客两万多人。这也让咱里村吸引了诸多社会主体前来投资。因此,咱里村具备将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的条件。
盘活的方式
先确权后分类,在筛选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上“做文章”
那么,咱里村的扶贫和帮扶资产是如何被盘活的?
“先搞清楚哪些有盘活的可能。”杜永昌介绍,十余年来,咱里村先后使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修建村道、自来水管网、提灌站、水渠、村小学、村卫生站和部分脱贫户的房屋等设施。这些资产加在一起,价值超过2000万元。但此前,这些资产并未明确权属且属性不一。
在省州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帮扶干部的参与下,咱里村明确了“先确权、后分类、再盘活”的思路。
在咱里村,扶贫和帮扶资产被分为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到户资产三类。其中,明确将自来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等资产交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村道、水渠、村小学、村卫生站等被明确为村集体资产。脱贫攻坚期间为脱贫户修建的房屋等确权到户。
这三类资产中,需要盘活的是村集体资产。“但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属性,分清哪些是公益性资产,哪些是经营性资产。”杜永昌介绍,咱里村把村小学、村卫生站、村道、水渠等明确为公益性资产,由村委会整合资金安排专人管理维护。而咱里村伞岗坪浙江对口支援项目、泸定县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建设项目修建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充电桩、栈道等资产,被定义为村集体经营性扶贫和帮扶资产。这些资产,可通过入股、租赁、流转等方式盘活。
梳理出来的村集体经营性扶贫和帮扶资产,很快引来“金凤凰”。今年元旦,咱里村村委会和甘孜文旅商贸签署合作协议,将咱里村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充电桩、栈道等资产租赁给甘孜文旅商贸经营管理,约定年租金29万元。入驻之后,甘孜文旅商贸计划首批投资500万元,用于打造民宿酒店、修建儿童游乐场。
“等到明年投入使用后,游客量和消费量就可能起来。”甘孜文旅商贸相关负责人透露,租赁只是第一步。如果景区打造得顺利,咱里村十余年来修建的扶贫和帮扶资产将会被折合成资金入股,最终量化到每个村民身上,让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