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8月09日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 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唐代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徐徐展开。从北京中轴线的一景一物、一街一巷留存的历史韵味,到三星堆频上热搜的特别展出,再到《长安三万里》《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不断破圈出彩……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总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让公众沉浸式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之通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不断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进一步增强遗产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使文化和自然遗产更好植入时代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以与时偕行的生命力,焕发出别样风采。

守护文脉,向上拔节。目前,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世界自然和双遗产的保护总面积已达到7.9万平方公里。这背后既有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如《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又将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如黄山创新性地提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有偿救援制度;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遗产地内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泰山建设了“智慧泰山”综合保护管理体系等。可见,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国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卓越贡献,推动文化遗产能被更高水平继承发扬、更高质量永续利用。

保护传承,焕新而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其代表性认知、实践及突出成果,就成为记录历史、福泽后世、启迪未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保护管理取得丰硕成果,武夷山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黄龙将濒危物种兰花的克隆繁殖研究作为旗舰科研项目;梵净山实施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程……不得不说,熠熠生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反映着过往努力,也蕴含着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要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的行动自觉,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守得住、传下去、火起来”,为世界呈现出更多“中国精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有效加强保护、传承,不断书写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崭新篇章,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于润物无声中滋养世界人民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