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空间更广、质量更优。
8月,合肥面积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期项目正火热施工。
这一项目7月28日开工,预计2027年8月竣工后,可提供1940套住房,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安家立业。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放开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将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愿进城、能进城,“留得住”“融得进”。
近日,国务院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行动计划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表示:“下一步将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
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新增投资需求。
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距北京城区约50公里外,怀柔区桥梓镇上王峪村常住人口不过100余人,却开了多家乡村咖啡店,一到周末就人来人往。
闲置老宅为店,拿铁咖啡为媒,城与乡融合、“洋”与“土”碰撞,人流、资金等要素在这里“返乡”。
县域具有城乡联系紧密、地域范围适中、文化同质性强等特点,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岗巴”是藏语“雪山附近的村庄”的意思。今年上半年,海拔约47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迎来了第一位途家房东。
县域房东正成为我国民宿行业的新生力量,在途家平台上以每年超20%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138个县民宿房东数量同比增长超50%,西藏岗巴县、新疆铁门关博古其镇、海南儋州木棠镇等实现房东“零”的突破。
“客流、资金流、数据流从城市向乡村流动,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途家民宿高级副总裁胡阳说。
决定强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要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奠定基础。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要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构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新格局。要加快推进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同时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和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要把着力点放在城乡人口迁移、资金流动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要尽快破解县域资金外流与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本下乡,建立乡村振兴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决定明确,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这既是消除进城落户农民后顾之忧,也是防止农村要素单向流出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说,当务之急是从“产业、就业、创业”着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扩大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更好为“逆城镇化”投资创业创造条件。
“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和内生动力。”刘彦随说,城乡融合不是要用“城”把“乡”融掉,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同时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守住农耕文明、乡村文化的根脉。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