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蔡登山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在晚清及民国史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我个人很喜欢他的历史类文章,一是他的文章重证据、重史料,每一句话都有出处、有来历。二是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大多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因此读后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研究者,蔡登山对待历史研究是十分认真的,即使是对已经印在了纸上的东西,他也保持着怀疑和警惕,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关于“散原老人”陈三立中进士的时间,一般的说法常认为是光绪十二年丙戌,但经蔡登山考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年陈三立确实考中了,但复试时书法不合格,所以未应殿试,因此还不能称是进士。三年后的光绪十五年,陈三立再次赴京补考,才中了乙丑科进士。为了弄清这一事实,蔡登山还特地到江西义宁去寻访陈家主宅,见陈家主宅门口矗立着“进士墩”,上面刻着“光绪乙丑主政陈三立”,进一步证实了陈三立是光绪十五年中的进士。
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在考证一件历史事件时,都只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考证。而蔡登山除了查阅资料外,还进行实地考察,其严格的治史精神由此可见一斑。他自己就曾说过:“说明做史料者,不能仅靠书面文献,有时更需参考地下之物,如王国维以殷墟出土文物来研究甲骨文,提倡以‘地下之新材料’补‘纸上之材料’,是为‘二重证据法’。”
当年,天京城被攻陷以后,忠王李秀成保护小天王从太平门突围,经过一番血战后,李秀成掉了队,落入山民手中,被交到了清军手里。但奇怪的是,曾国藩并没有把这样一个要犯押送到北京,而是自作主张,很快就将李秀成杀害了。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快就将李秀成杀掉了?长期以来,各方论者有过多种猜测,蔡登山认为:“曾国藩在历次奏报中,多有夸饰,常与事实不符。一旦李秀成被押送至京,必将一一为其所戳穿。也是这一原因,是他以李秀成‘不宜使入都’为由,杀以灭口。”另外,天京被攻破以后,曾国荃及其军队在天京城进行了大肆残杀和劫掠,“谁敢保证李秀成一旦被押至京师,他不把曾国荃及其湘军在天京的劫掠情形和盘托出?仅凭这一点,曾氏兄弟就无论如何不能押解李秀成去北京了。”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光绪非常爱这个妃子,但慈禧不喜欢珍妃,在获悉珍妃参与了卖官鬻爵的不法勾当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对珍妃进行“褫衣廷仗”(剥去衣服,由太监用板重打袒露的臀部)。这是一件很屈辱的惩罚。慈禧为什么要以这样重的惩罚来惩治珍妃呢?许多论者都认为是因为珍妃卖官收受贿赂触犯了规定,所以慈禧才对她大加责罚。但蔡登山先生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其实,珍妃获罪的最主要原因,是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之间的权力斗争。慈禧太后为打击渐趋形成的帝党集团,首先拿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开刀,对珍妃的一系列惩罚,尤其‘褫衣廷杖’,遭受疼痛和羞辱的是珍妃,颜面尽失的却是光绪帝。”
这虽然是一本只有200多页的小书,但所含的信息量却极为丰富,如:《梁鼎芬的丢官与失妻》、《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康有为派梁铁军刺杀慈禧史末》……书中所披露的大部分资料,都是极少见的,使人读罢倍感新鲜。作者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而使本书读起来颇有生气,的确是照见了历史长河。